陈茂生
前不久,小区周围道路有了一条橘红色跑步道。居住在附近喜欢户外有氧运动的、拎着环保袋买菜的、背着双肩包上班的、抱着孩子遛弯的……都愿意到上面跑一跑、走一走。更有喜好摄影的,无论是晨曦还是晚霞都能看到光与影的完美呈现,激动地把快门摁得“咔咔”直响。
当然也有令人不解的:原先的盲道怎么不见了?
在周边留意了一下,凡原先上街沿宽度在4米左右的,都能较宽松地再容纳下宽度1米左右的跑步道;若再窄一点的就会与盲道发生“碰撞”,目前部分地方是跑步道“顶替”了盲道,料想那些每日靠足底感觉行走其上的视力残障人士会有所不便。
作为“无障碍城市”的标志,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建盲道,从起先的一条、数条“样板盲道”逐步形成一张阡陌纵横的网络,让人们关注的是城市管理观念的突破。从盲道必备到步道蜿蜒,是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的两个台阶。
其实,让跑步道和盲道并行不悖是如今最好的愿景,尤其在新建绿地、新辟居民区,有步道还有自行车道,当然就得有盲道;但在相对逼仄但又成熟的街区,也有个如何取舍、智慧兼容的问题。既要充分照顾各方需求,又要体现城市管理的不断进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需要在观念、技术和方法上综合协调,同时善于在各项规范、规定中融会贯通地“杂糅”。
在红色“绿道”上奔跑的身影越来越多,但也别冷落了盲道,这样就皆大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