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家乡的贴心捐助温暖逆行医护 一个个“金点子”凝聚“中山智慧”
第4版:要闻 2020-03-06

一个个“金点子”凝聚“中山智慧”

赴鄂医疗队前线“头脑风暴”有效提升防护成效

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余情的朋友圈,不久前“晒”出一张照片:医疗队驻地文化墙最新一期,图文并茂展示了凝结队员们智慧的“金点子”。

说起为何会评选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金点子”奖,余情表示,“中山医院党委自200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全院的‘金点子’奖评选,前线队员在特殊时期创新了很多有用的做法,何不将这个奖项也在医疗队中进行评选呢?”

在领队朱畴文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积极策划探讨在前线开展“金点子”奖项目评选的可行性与流程。短短几天内,就征集到了22个武汉前线源自医疗护理实践中“头脑风暴”迸发出的“金点子”,涵盖医疗流程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开展有效防护、关爱员工与患者等领域。

信息管理回归“原始”

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队员们从方方面面进行了创意改造。由100名护士组成的中山援鄂护理组通过一名护理部副主任、两名病区护士长,以及七名护士长搭建了管理框架,对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细致入微,包括资源的调配,以及每名护士的上岗前后培训工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2个病区是临时改造的,隔离区内没有电脑信息系统,如何能一眼看清病人的相关信息?20病区护理组想出了贴纸条的“原始方法”,这样,病人的信息明晰了,将他们按病情轻重分类管理也就有了依据。

每天的护理交接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22病区护理组引入SBAR交接班模式,即上一班护理人员阐述患者病情的全方位信息,并将重点护理要点交接给下一班,以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而交接班时在病房玻璃门上用记号笔写下病人的病情,便于快速了解病人信息;为快速适应病房工作流程,小伙伴自建了各类抗疫期间的“中山标准”,规范收治病人、检查申请和有创治疗流程,在完善诊疗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污染区开展工作,有时一个人有三头六臂也不够,那就发明一个多口袋的腰包,医务人员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腰包内,需要时再取,真正解放了双手。

室内运动辅助治疗

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救治患者,怎么让他们更快地康复出院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大课题。长期不下床活动的危重症和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会拉长康复周期,借鉴中山医院总部ERAS(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做法,在隔离病房标记出一块区域,鼓励有能力的患者每天在室内运动1000米,不仅增加了肺活量,又能有效降低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患者下达医嘱后,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收到药品,为了省去领药环节,小伙伴们在药品柜里设置了备用药品专柜,及时提前补货,大大提高了用药时效。

雾化面罩自行设计

赴前线参与医疗工作,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新冠病毒会造成患者呼吸系统远端和终末气道被大量的粘稠分泌物所阻塞,雾化吸入是一种可促进气道分泌物分解排出的有效方案,但传统雾化吸入装置的排气装置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会增加传播风险,医疗队员构思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使用的雾化面罩,它能防止飞沫喷溅,从而降低医务人员在救治病人时的感染风险,“这个装置已有了设计初稿,期待它能产品化的那天。”

垃圾分类带到武汉

从上海到武汉,很多生活方式都被迫改变。将废旧的纸箱改造为简易的鞋盒,这波“变废为宝”的操作让原本无序堆放的工作鞋有了分类摆放的场所;去年在上海试点的垃圾分类,在武汉驻地虽然没有实行,看着整理垃圾的清洁工人每天做分类十分辛苦,有些不忍心,医疗队员提出,在驻地自行分类垃圾,并将楼底下的大垃圾桶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和医用垃圾,每个人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给清洁工人带来的是几个小时的便利。

“超市”物品随时取用

与病毒的抗争是场拉锯战,医务人员长时间在如此高强度的压力下工作,难免会身心俱疲。中山医院总部自2009年起便设立了“巴林特小组”活动,活动以多种形式让医务工作者有机会坦露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压力,通过与组员们的互动和交流,疏解职业压力。

前线救治任务重,更需要这种“巴林特”式的关怀,医疗队员们决定不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由有巴林特内训师经验的队员坐镇,适时给予心理疏导,而在上海本部的大后方,中山医院建立了“疫情应急心理关爱巴林特辅导组”,心理医学专科的医生提供专业咨询与建议;在驻地酒店,行政保障组想着怎么更好地服务一线队员们,他们开设了一个“共产主义小超市”,超市在每天晚饭时开放,摆放着从后方中山医院和当地爱心企业捐赠的物品,随时供队员们自助领取。上夜班的医护人员回来晚了怎么办?别担心,还有“夜班医护食品补给站”,每天晚上9时到次日清晨7时都开放。

为医疗队员提供各式各样的关爱是“最佳雇主”中山医院的一贯做法,那病患的心声该向谁来倾诉?中山医疗队接管的2个重症病区的病人,已好久没和家里人接触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暂且不说,连带来的住院生活用品都已用得差不多了,就这样,医疗队员们开始做起“快递员”的工作,患者们想要的生活用品,拖鞋、肥皂、洗发水、卫生纸……能采购到的物资,医疗队都免费送到病人手中,小伙伴还想着能不能有个爱心小货车,在相对轻症病人的病房里流动,患者看到有需要的物品能自取。医务人员还会协助患者与外界亲属沟通,有时亲友间的短暂沟通给患者带来的是非凡的效果,他们精神状态好了,对抗病毒也就更有信心了!

通讯员 金晓璐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