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鹏
我在电脑里设置了一个文件夹,有一个文件是“姓名库”,这是我的一种用来锻炼记忆力的行为。
记忆通常被分为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其中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最后也以逻辑和形象概念而被我们记忆下来。但逻辑思维是一些符号之类的概念,它们是代表事物的某种意义和特点的,十分抽象,故而难以记住,尤其是记电话号码,比记人的名字更难。有人说,中国人的名字好记一些,因为我们的祖先们给子女起名字时有意识地用一些与吉祥、
华贵、财富、爵禄等沾边的字,或者用各种花卉的名字……也有的干脆反其道而行之:阿毛、阿狗、阿土、大顺子、二愣子、九斤姑娘、七斤嫂……而电话号码纯粹是数字,就是为了短期记忆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使短期记忆发展成长期记忆?还是拿姓名来说,要想长期或较长时间记住别人的名字,首先需要经常接触这些名字或接触叫这些名字的人。笔者自1973年起,曾在武汉工作过5年,当时我被调至武汉钢铁设计院任职。为了1700大型工程的建设,许多德语、英语和日语翻译以及懂外语的高级技术人员云集武汉,我经常在工程指挥部上班。在不长不短的5年内,我结识了许多新同事……四十几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这些本地武汉人和新武汉人的形象;后来由于联系渐渐减少了,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但能叫出口的名字却越来越少了。自打建立了“姓名库”,我努力将已经记起来的姓名陆续补充进去……
最近发生了一个奇迹:几乎是一夜之间,我突然记起了曾被丢失的15位武汉同事的名字——这些名字好像是被磁铁吸住了的一串回形针,一枚连着一枚。我惊喜万分,一直在思考导致这一“实变”(从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的因素,终于,我慢慢理清楚了:神经记忆的信息量本来就很高,可达1011比特(比特——信息量单位),神经记忆首先与知觉有关,很多感觉一开始往往只形成短期记忆,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或一个人的名字,常会较快被人忘记,但也有例外,如果一个信息十分强烈(也可人为地使其强烈),那就容易变成长期记忆。有位叫康拉德的神经科学家有个习惯:喜欢重复别人的名字,特别是在互相介绍的时候,比如:“哦,是薇拉女士。您好!薇拉女士,很高兴认识您。对了,薇拉女士,想冒昧问一下……”因为这样做有助于让短时记忆升级为长期记忆。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大脑中的海马区在巩固短时记忆并转换成长期记忆中起着增强作用;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记忆活动与喜悦、激动或恐惧等感觉联系起来,则大脑中控制感觉的杏仁体也会传递信号并刺激两个功能区(海马区和杏仁体)的细胞活动,尤其当两者达到同步时,促进作用最强。也许可以这么说: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被协同了,或者杏仁体触动了海马区。
一个多月来,武汉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深深地触动着包括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心坎,终于使大量武汉朋友的名字从笔者的记忆中枢挖掘出来,成为“优先记忆”。武汉朋友们!为你们祈愿,为你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