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琪
霞光灼灼,晨风柔柔,远眺群山叠翠、近看畎亩纵横,顺着敞直村道,走近,走进……
张思村坐落在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区西部始丰溪北岸河谷,临溪而筑、依水而居,迄今700余年历史,明清宅院林立、保存完好,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外公陈炎友是张思陈氏廿四世孙,外婆张雪珍从外村嫁入,我周岁、姐姐三岁,爸妈经商打拼,将我们托付给外公外婆,直至我四年级转校求学。童年时光回味无穷,成为我与张思的美好遇见,安放在心底。
驻足始丰溪堤坝,十里滨江休闲道,美景观光悬索桥,摆渡踪影无处寻。岸边“张施义渡”塑像,交代张思来龙去脉,记载村民不姓张而姓陈的故事。张思故地有一对张姓施姓夫妇的摆渡人,定居溪畔。某日狂风暴雨,几个无钱摆渡的路人涉水,却被洪水吞噬。张施夫妇深感痛惜,改摆渡为义渡,任凭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而不停歇。家住天台城区的陈广清,梦见高人指引选中张思故地,遂携家眷迁入,与张施夫妇比邻而居,相互帮衬,亲如一家。一日,两家孩子在溪中戏水,因水深流急陷入危险,张父闻声赶来,先救起陈家孩子,而张家孩子不幸溺亡。陈广清指令儿子跪拜张施夫妇为再生父母。张施夫妇过世无后,陈广清一脉开枝散叶、分家立户、结群成村。为追思颂扬张施夫妇的大仁大爱、大恩大德,陈氏宗族把施改成思,将村命名为张思。
徜徉在南村口,只见一个“宗风远鬯”的牌坊,寓意将宗族风范远播、发扬光大。外公深受宗规族训《十劝》《十戒》《四箴》熏陶,管教严厉、刚中带柔;
外婆尊崇张思的村约民俗,虔诚礼佛、知书达理、乐善好施,引领我们向善向好向前进。一位邻家男孩与我小学同窗,家境贫寒面临辍学,我偷偷把几元压岁钱给了他。外婆毫无责怪,而与我和同学约定:每天做完作业,各自为家里打井水、捡柴火、烧屋灶,每人每月酬劳两角钱。其实外公经济条件一般,外婆省吃俭用才攒些零钱。我和同学说到做到,外婆掏出用手帕一层层折裹的小额纸币,双手递给我们说:“人穷志不短,勤劳踏实干,自有出头日”。
漫步至村中央,有一座墩头台矗立,两根石柱镌刻一副楹联:“自婺迁务园置山口书田书香不断;由清溯宋代开墩头基地基业无疆”。北侧有一座四合院大宗祠,建于明末、屡经重修。一座宗祠就是一部浓缩的宗族史,犹如一扇历史之窗,认知血脉延续的生命力,感知族人眷恋的吸引力。陈氏宗族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涌现出明朝中书舍人、宫廷画家陈宗渊等名士。陈宗渊绝世孤本《洪崖山房图》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其名创建的“宗渊书院”熠熠生辉。显而易见,子孙后代的道德信仰、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有赖于宗规族训摆渡。
追溯张思的摆渡,不仅是守望道德高地的光芒,还是守护精神家园的根脉。在人生的渡口,我们是摆渡人也是过河人,是施予者也是受益者。渡己先渡人,渡人终渡己;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人生变成怎样,就看自己摆渡,成全他人美好、成就自己更好,照亮困境的他人、点亮自己的意境。
乡愁浓浓、思念满满,我是陈氏后裔、从张思来,梦在彼岸、成由摆渡,致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