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宅家日志 疫情之下多关爱老人 独84不如众84 画笔记录宅生活 万事柔弱一事刚
第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0-03-14

万事柔弱一事刚

□何鑫渠

母亲属兔,出生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施家,但从小被绍兴市柯桥区俞氏外公抱养。听我外公外婆以及一直一起生活的小外婆说,母亲性格如兔,一直是个乖乖女,由其父母安排与店中伙计(我的爸爸)结婚,后随丈夫到杭州在胡庆余堂参加工作后至退休。

母亲习惯于被安排,临近退休时还有许多天调休,当时正好工作忙,母亲也不好意思用调休提前退休,反倒是小组长不好意思,在最后一周给母亲用了调休。

母亲在单位一直是群众,在家里一直是成员,可以说没有独立做过一件大事,但79岁,在丈夫病重成为植物人时,做了人生最难的决定。

父亲除了血压有点高外,身体一直很好。80岁前还时常与朋友一起登山,后来找不到伙伴他还独自去。在我们的劝说下,改在居住的七楼每天上下跑10次。

父亲85岁年底时因小女儿生病,白天还去医院护理。我们劝他别去,但他说如同锻炼。护理病人不同于锻炼,父亲发生了小中风。他当时感觉有异,即叫来大儿子同去医院。社区医生见还走着来的父亲吓了一跳,即劝去杭州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当即安排住院。

或是年龄大病情没有控制好,父亲一周后发生半身不遂;再过一周发生肺部感染。医生想尽办法抗菌消炎,但父亲疾病持续加重直至昏迷。

生命无价,抢救很贵。我记得有一天做肾透析自费就用了一万余元,但母亲拒绝了我们儿女的钱,说:“家里还有钱,需要用钱再说,该抢救一定要抢救。”过了几天,父亲病情稳定,人却进了ICU,上了呼吸机。ICU家属不能护陪,人轻松了,费用算下来几乎不用自理。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告知我们,病人几乎没有康复可能,但究竟能活几天、几个月,不知道。他们还将意思婉转地告知了母亲。

继续抢救还是放弃?这是每个病人家属都要思考的问题。但99%的人都会主张抢救,直至生命结束或经济支撑不住再放弃。此事子女亲友都不能决定。

约一周后,母亲突然对我们说:“亲友的意思我懂,‘老头’肯定治疗不好了,我们不拖了,‘回家’吧!”母亲这一代是希望病人在家“走”的,这我知道。

撤下除呼吸机外生命支持设备时,母亲对着父亲念叨着:“老头我们医好回家了,回家了。”不知父亲是否听到。父亲由救护车送回家,撤下呼吸机后,他握着孙子的手,不到一刻钟便安详地“走”了。

我相信母亲做了她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称得上“万事柔弱一事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