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普陀区打响“三旧”攻坚战 长宁消防在行动 淮海路上最“土”柜台又热了 商业氛围恢复 首重仍是防疫 防范服务都到位 生意就会好
第3版:要闻 2020-03-14

淮海路上最“土”柜台又热了

“师傅,帮我拷点大块牛肉酱,再买点糖醋大蒜头。”在淮海路一幢写字楼工作的李小姐,趁着午休时间,到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的酱菜酱料柜台买上一些酱菜和酱料。据她介绍,牛肉酱是为了中午拌面用,而大蒜头是给老爸带的。

虽然昨天中午天空飘着细密的小雨,但在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的酱菜酱料柜台前,依然有不少人排队,大家不仅戴着口罩,还自觉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位上了年纪的王先生表示,疫情发生以来,这里就一直开着,“对阿拉上海人来讲,全土‘零拷’酱菜柜台牢有感情的,小辰光帮爷娘买酱菜过泡饭,什锦菜、大头菜一直吃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这里的酱菜还是忘不了。今朝过来买点玫瑰腐乳和酱料,经济实惠又清爽,咸淡都好调”。

“每天都有不少老客户打我的电话,询问店里面酱菜酱料的品种,”上海全国土特产商品商场副经理陈志豪说,“因为我的手机是绑定我们店的固定电话,所以客户的需求我基本都了解。这次疫情对于我们商家的影响确实很大,但情况在一点点好起来。”

他介绍,像酱菜柜台在2月上旬的日均销售额不到2万元,而下旬就恢复到2万多元,进入3月后,基本可以达到每天3万元,而在疫情前的时候,日营业额差不多3.2万元。

陈志豪一边介绍,一边还不忘让一位排队的老阿姨把口罩戴好,“我们对于每位进店的顾客都要量体温,而且还要佩戴口罩,并且还设置了一米线。”

记者现场观察,顾客购买最多的品种除了玫瑰腐乳、糖醋大蒜头,还有不少酱料,像大块牛肉酱、鲜贝虾皮酱、辣油辣椒酱等。“到了下班之后,这里的生意会更好,不少人都会买点酱料回去烧菜,为第二天中午带菜做准备,”酱菜酱料柜台长周艳霞说,“其实每年春节之后,这里的生意都不错,因为春节期间大家吃得比较油腻,都想换换口味,今年由于疫情,生意清淡了些,一开始卖得最好的是糖醋大蒜头、荞头等,现在随着大家陆续恢复上班,买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在许多饭店还没开,有些人又觉得叫外卖不如自己烧,因而我们的酱料卖得特别好,不少人都是买回去烧浇头用。”

在陈志豪看来,虽然每天3万元的营业额在淮海路上只能算“小生意”,可能不如奢侈品店卖掉一个包包的价格,但老百姓有需求,生意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疫情对于商家来说既有‘危’,更有‘机’,只要做老百姓需要的东西,都会渡过难关,找到新发展机遇。”

在淮海路这样高档地段,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店的酱菜酱料柜台数十年来一直坚持销售最“土”的商品,做出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对于许多正在努力要从低谷走出来的企业来说,如何坚持商品质量、服务质量,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淮海路上这个最“土”的柜台,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首席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