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宁
从3月28日零时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每一个隔离点都是一堵疫情防控的“防火墙”,也是城市的“安心墙”。隔离点那一个个不寻常的日日夜夜,有着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也体现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
这种绣花功夫,从隔离点的改造就可以看出。隔离点大多由酒店“变身”而来:卫生专业人员按功能划分出隔离区、工作区等;消防人员重新规划逃生通道;市场监管人员对饮食供应进行调整;对酒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防范和工作流程的培训;准备防疫物资以及隔离期所需物品;对每一楼层进行保洁消毒……各区还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了几个备用点,一有需要就能迅速启用。
隔离点24小时的运转更是体现着管理水平。隔离点有统一的服务标准。不过,具体流程和安排却往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调整。如凌晨多批旅客集中到达,完成入住隔离整个流程每人至少5分钟,怎么办?松江一隔离点负责人表示,可以先进房间休息,再由医务人员去一一确认。在不少隔离点,尽管都是集体订餐,但为了照顾到一些幼儿的饮食习惯,工作人员还会悉心地做一些调整,如增加炖蛋等。“尽可能考虑到隔离人员的感受。”这是很多工作人员的共识,正是这种以心换心的观念,使严格的集中隔离透出了温情。
集中隔离对象是人,隔离观察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第一次。因此,1000个人就有1000种情况、1000个问题。如有的外籍人士有哮喘,健康状况需要特别关注;有的隔离人员是“老烟枪”,每天来电说烟瘾犯了;有几位大学生要参加网络考试,但隔离点本身的W i-Fi信号不行……医务团队、后勤保障团队、志愿者服务团队、心理疏导团队,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真诚和智慧化解了一个个难题。
正如本报今天报道的浦东新区一隔离点负责人董沛晶所说的:“如果说隔离点是一堵墙,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块砖。只有每块砖垒好垒结实,后方的家园才能安全。”奋战在隔离点上的这一块块“砖”,默默无闻,却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