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应对新冠疫情的万亿美元纾困法案已过去一周多,而疫情在美国各地仍呈多点暴发、快速蔓延的态势,有关失业潮、经济衰退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
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通过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增加失业救济金、减税、贷款援助等多种方式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援助,但用于遏制疫情蔓延的拨款可谓杯水车薪。例如,位于抗疫一线的美国各州和市政府仅获得1750亿美元拨款,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和负责救灾工作的联邦紧急措施署分别仅获得185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拨款。
白宫已与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开始酝酿应对疫情的新一轮纾困计划,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等两党高层均已表态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美国决策者对于疫情形势的估计和准备不足,也暴露出此前美国纾困计划重经济、轻疫情的策略缺陷。
全球健康智库国际便捷医疗组织总裁威廉·哈兹尔廷指出,有效遏制病毒传播的国家的共同经验是,公共卫生部门首先大规模测试找出被感染者,随后积极追踪曾与感染者互动的每一个人,最后对这些人实施为期14天的强制隔离。遗憾的是,这三点美国都没做到。
迟迟不愿采取严厉的社交隔离措施、担心防控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拖累从而影响今年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府错失防控疫情黄金时间窗口的重要原因。
抗疫情,还是保经济,美国政府面临两难。但美联储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从应对1918年流感全球大流行的经验来看,防控疫情与挽救经济并不矛盾。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埃米尔·弗纳说,更严格的疫情干预措施会让经济活动更安全地“重启”并降低死亡率。
白宫和华尔街迫切希望经济早日恢复正常运转,但前提必须是成功遏制疫情蔓延。如何更多支持弱势群体和小企业,避免救助资金过度集中于个别行业或某些大企业,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避免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急剧攀升也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新华社记者 高攀 许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