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当年试乘地铁 樱樱相映 门口的饮水罐 今夜偏知春气暖 演讲的艺术 永远的怀念 高手在民间
第19版:夜光杯 2020-04-09

演讲的艺术

陈钰鹏

在我的记忆中,外国人对中国人所使用的汉语评价是相当高的;很多老外认为,汉语是一种华丽多彩的语言;还有一些懂得一点古汉语的外国人却说,汉语非常精炼,句子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机会参加了一次难忘的泰山系列游。活动系由山东省聊城市一位民营企业家(老总)组织安排,游客中有两位德国人和好几位中国人,具体说,是中国企业家和德国铝型材挤压机供应商在洽谈设备进口项目,东道主是中国人,因项目谈完了一个阶段,尚留下一个较敏感的问题——价格和付款方式,旅游是为了调剂一下心情和气氛。游罢泰山又去了曲阜的孔庙,在曲阜用午餐时,挤压机销售部经理罗德先生好像作总结报告似的说道:“子曰,一分货,一分价,吾货优,则价微高,合情也。夫付款事,尚可再议,吾或让之。”

听了此番话,在座的所有中国人大为惊讶,老总说:“罗德先生会说这么地道的古汉语,而且是《论语》模式的,佩服佩服!”“哪里哪里,一则,我说的是真心的想法;二则,这里是孔夫子的故乡,我只是开了一个头:Kongfuzius hat gesagt(注:孔夫子说过)……本想增加一点幽默感的,没想到陈先生用简洁的汉语(应该是古汉语吧)作了翻译。应该谢谢陈先生。”“没有啦,我也是兴之所至,瞎凑热闹罢了。”我说。

古今中外,都流行讲话(作报告),比如开大会作报告或开小会时比较正式的发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可以说人是在听报告或发言中长大的;报告听多了,大家都积累了很多听的经验和分析评论的水平。老实说,作报告要做到让人喜欢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讲话,有的后来成为了名言和警句。简单说,发言者通常应该争取用吸引人的语言去打动听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说清楚。最忌讳的是“用长篇大论煮成了一锅粥”。听说曾经流行过一个不成文的约束:讲话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有人觉得很难,因为讲话过程中是允许听众提问题的,这时间也包括在20分钟之内。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八名)的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全长17分钟。无独有偶,丘吉尔于1946年所作的演讲《奋起吧欧洲》同样持续17分钟。

今天,通过视频或网页发表的讲话,基本上也有一个相当的时间约束:不宜超过18分钟。而“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为毕业生所作的一次精彩演讲让很多人难以忘怀,演讲题目是《先关心如何活着,然后再去想死亡的事情》,演讲时间15分钟。

曾经有人误解过作报告的时间,那是一种极端的做法,比如提倡“吸一支烟的时间”做一个报告,或者“用一条腿站着作报告,当你受不了时,就结束报告”。其实,人们都在努力,用恰当的时间,为听众作一个有意义的报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