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超音
步入老年,活动半径越来越小,老友一个个成了半径外的人。
母亲的“半径”缩小到小区之内,说,寂寞。
妹妹打理着母亲的日常生活,弟弟常去探望,我住在他地,每个傍晚电话问候,但母亲仍说,寂寞。
早先的院子住着七八户人家,夏日乘凉,冬日暖阳,整天热热闹闹。奶奶那会儿还在,她一讲故事,邻家的孩子围成圈。出门便是街,没几步就是闹铺;在院门口搁个凳,可看一天街景。老屋拆了,大部分邻居迁入城边上的一个楼内,进出照脸,仍可串门唠嗑。父亲得病,登不了楼,两套房换了城外一小区底楼的一套房,别了邻居。三年后,父亲去世,母亲得了抑郁症,不出门,三两句话一说便哭哭啼啼。
事业上人挪活,住处多挪却是并不妥当。家再好,暖是暖的,阳光不足,只有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人整个才会灿烂。
居委会知道了,让几个老阿姨天天邀母亲到小区活动室唠嗑,练太极、跳扇舞。母亲的抑郁就这么渐渐好了。
朋友在户外,阳光在户外。随朋友到哪,阳光到哪。
老邻居、老同事相处了大半生,是被“缘”安排在一起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缘分”。但,缘终将分。而今结成的老姐妹,如同微信里的“雷达加朋友”,主动搜,一起加,是最后岁月里共同对付寂寞的陪伴者。
人怕寂寞,但也实属无奈。
毕加索画了一生的画,朋友不少,但他清楚,这些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争画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毕加索很苦恼,觉得很孤独,他想有个可以真正交心说话的人。90岁那年,为保护自己画作的完整性,请来了一个安装工,想给门窗安上防盗网。安装工叫盖内克,是个憨厚、坦率的人。毕加索让盖内克陪他说话,跟一个对画毫无兴趣的人聊天,他觉得很轻松。他赠画给盖内克。盖内克说不懂画,不想要。你不要,他偏给,说会有用的,给你我放心,因为你是我真正的朋友。为能与盖内克聊天,毕加索将工期一再拖延,前前后后竟让盖内克干了两年。毕加索93岁无疾而终。2010年12月,一个石破天惊的新闻震惊了法国:年逾古稀的安装工盖内克将毕加索赠送给他的271幅画全部捐给了法国文物部门。经鉴定,全是毕加索真迹,价值一亿多欧元。面对众问,盖内克说:“毕加索曾对我说‘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我就不能占有,只能保管。现在我把画捐出来,就是为了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管。”
最后岁月很难确定还有多久,但肯定不会很长。所以,这样的时光大家都很珍惜。愿望不大,要求不高,在人生最后行走的半径内,有等有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