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打出推进落实“组合拳”决战决胜 超200亿元 LNG船“超级订单”云签约 逾900亿元 长三角铁路今年增投约50亿 高校迎接学生返校 抓实抓细重点环节 外资逆势飞扬和“微笑曲线”
第2版:要闻 2020-04-23

外资逆势飞扬和“微笑曲线”

宋宁华

经济下行的“寒流”来袭,但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却出现逆势增长。联想到不久前,网络曾流传外国政府出资让本国企业撤离中国的传言,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大腕们“用脚投票”,成为对传言最好的回击。

根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4.5%,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浦东新区第一季度,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到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6%。

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中,仍有暖流阵阵,这和上海产业“微笑曲线”的变化息息相关。按照这个理论,如果把产业链看成一条微笑嘴型,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研发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制造附加值最低。

前天,在金桥综合保税区揭牌暨新落户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上,总部在德国的跨国企业费斯托(中国)公司成为第一家享受金桥综合保税区货物分类监管政策的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综保区的政策落地后,企业的业务不但可以覆盖中国的市场,还可以扩大到亚太的市场,支撑全球战略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德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市场,在浦东金桥的公司则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还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由此可见,尽管此次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重创,但比起曾经遭遇的各种危机,此次在上海,企业“满血复活”的速度和“抗打击”能力明显增强。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回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现在不同,跨国公司“两头在外”的情况比较多,即资本主体、技术,甚至原材料都是外来的,销售市场也在国外,只有劳动力和生产地是国内的。也就是说,在产业的“微笑曲线”中,中国是最低端的。这一年,浦东新区集装箱吞吐量出现负增长,外高桥的一些企业搬迁关闭、停产减员。

但此次危机时刻,在华跨国公司们不但没有匆匆离场,反而稳扎稳打、安营扎寨。近日,零售巨头Cos t co宣布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2家门店。德国制药“老字号”勃林格殷格翰在张江已有两座工厂,公司旗下的数字创新实验室BIX决定将其海外首个分支机构设在上海,未来5年中还计划在华投资1.88亿欧元。

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但国际大腕们为何仍选择“把根留住”?一项项改革举措危难之处更显英雄本色: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正谋划亚太营运商计划的升级版——全球营运商计划,将推出更多政策,鼓励企业拓展全球经济功能。疫情之下更是加速了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让研发和销售的两端留在上海。跨国企业既可以建设“中国超级工厂”,也可以做贸易、研发;既可以坐拥中国市场,也可以飞跃地平线,兼顾国外市场。他们保持步调,甚至追加投资,正是看好中国未来,筹谋布局。

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30%至40%。而跨国企业们在上海“真金白银”的投入,让人们提振信心的同时,也倒逼各部门为全球资源集聚营造更好的条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经济模式,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选择上海,没错的!”愿风雨过后,跨国巨头们发出如是感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