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上海评弹团33位青年演员居家练功的同时,要做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每人每天要写一篇日记,作为业务考核的一部分。这周,58天的日记收齐。演员们也走出家门走进乡音书苑,向台下十多位考官汇报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26位弹词演员、7位评话演员,说、噱、弹、唱、演,年轻人的表现得到了前辈们的肯定,这两个月大家是如何涨功的?一篇篇日记里可以找到答案。
在“淅沥沥”的早晨泡上一壶茶,听着折子和开篇,这是弹词演员侯骁晟一天练功生活的开端。前一阵在家,他学唱的是评弹名家周云瑞的《笃穷》,同时听了另一位名家庞学庭的版本,深感老艺术家说表的亲切感与纯正苏州话的魅力。他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到青年演员在固守自身流派的同时,应该兼收其他流派的长处和亮点,这也是上海评弹团老一辈艺术家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
评话演员陈超在日记里记录下他抖音视频第一次破2000播放量的喜悦,看到他录制的吴语作品,一位上海滑稽剧团的朋友还私信他,找他学了一段苏州话版《枪赋》。这次团里针对评话演员创新了考核方式,不是考传统段子,而是让大家自编自演一部中篇评话《失空斩》,从青年人视角重新讲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从日记里也可以看到大家排练的心路历程,创作群里经常到深夜还有人传来剧本和录音向评话名家吴新伯讨教。这部书将在今年的夏季集训中继续打磨,或将成为他们的第一档原创作品。
每天一篇日记,天天宅在家里的演员们也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有人写道:“明天最好有些事情发生吧,不然(日记)写不出了。”4月12日是大家写日记的最后一天,暂时要告一个段落了,一丝不舍油然而生。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一写就是两个月,翻看一个个文档,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学了这么多东西,写了这么多作品,动了这么多脑筋。14号开始考核、16号开始回归演员生活,“一切又好像慢慢回归了正轨,等到以后一定会怀念这一段时间的吧”,弹词演员姚依依感慨道。
其实,除了写练功日记,这次评弹团的考核里亮点颇多,比如要用中州韵吟诵一段古诗词,考察每个人对古典文学的知晓度和中州韵的运用。赵开生、沈伟辰、孙淑英等年过八旬的老艺术家都赶来现场做考官。团长高博文表示,此举是为了给青年演员加压加码,分组后选出一批优秀的、有潜力的青年,集中精力打造他们,复排经典,指导创新,一人一策,促使他们早日能独当一面。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