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智慧快餐 “小八腊子”上电视 犹有温情老照片 故乡人的理儿 与小海宝同游 我们的樱花又开了 手机,让我们离“诗与远方”远了?
第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4-26

与小海宝同游

章慧敏

弹指之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我不知当年的参观者,对这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以及“海宝”的印象还深刻吗?而我曾经积累的记忆却是一点点地具体起来。

那年,我们十来位从全市多家单位借来的工作人员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公众参与馆”筹备领导小组成员。顾名思义,“公众参与馆”是以公众参与为特色的展馆,筹建意味着从无到有。当我们站在B片区那一块尚未平整的土地上展望未来时,眼前只有一张画在纸上的蓝图。

建馆有施工团队,而我们每位成员则各自负责一个展项。我领衔的是公众参与馆的策划之一:接龙故事“海宝游历记”——主线是主人公海宝用智慧破解游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明天的城市献计献策,畅想城市发展的前景……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半年时间里,我们要邀请184位在大众心目中有影响力的各界名人每天撰写“龙头”,“龙尾”则由全国各地的公众借助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平台来写作。名人携手公众,与海宝一起遨游天地之间,这首尾相连的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是沟通人类心灵的纽带、智慧的结晶,无疑是个有趣又有益的尝试。

那时的我和同事们几乎都长了三头六臂,白天黑夜永远在忙碌中。我既要联系名人、确定主题、落实稿件,又要收取并编辑公众来稿,再就是向展馆和特约刊登184天连载《海宝游历记》的夜光杯提供接龙故事。小海宝是幸运的,因为有184位名人为他的“游历”护航,有数十万计的公众加入到海宝游历的征程中,而我的心也无时无刻不被温暖、激励着。

记得为约稿走进了电影艺术家秦怡布满鲜花的客厅,她对我说,我是电影人,我应该借助海宝的视线把治理环境与电影结合起来写,这是责任!那一刻,仿佛窗外细密的雨丝在拨动我的心弦,打动我的,恰恰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关注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记得去老劳模杨怀远家取“龙头”时,走进他那间既是工作室,又是荣誉室、资料室、接待室为一体的9平方米房间时,他正在扎拖把。他得意地向我展示那些不敲一根铁钉的拖把,我却笑他不挑小扁担了,干起了扎拖把的营生。他很认真地说,过去他挑小扁担为旅客服务,现在,他将拖把送到养老院和社区,同样是服务人民。无论哪种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过时。

还记得著名作家叶文玲打来电话通知我“龙头”完成时,说到不久前刚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医生严禁她动笔写字了,可看到公众参与馆邀请她撰写“龙头”,感到格外亲切:她家三个孩子的名字中,都有个“海”字,其中一个的小名就叫“海宝”。她觉得就像在写自己的孩子似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感激的话语都显得苍白乏力。

也不忘作家叶辛老师在电话里问我,因为在赶一部小说的结尾,耽搁了写“龙头”,再写还来得及吗?问同样问题的,还有女足宿将孙雯,刚从美国回来的她才见邀请函,也是担心没赶上……

我反反复复地回答:来得及!他们对《海宝游历记》的尊重和热心,使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感激。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度翻看当年汇集成册的《海宝游历记》,我发现它一点都不过时。小海宝的各种美好的心愿一一得以实现,而我脑海中的时光机也永远珍藏着这段曾点燃过心灵阳光的岁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