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松牙可以重获稳固!缺牙可以重生! 治耳鸣耳聋,早知道这些,少走很多弯路 “房颤日”遇上“新冠”请加倍当“心”
第24版:新民健康/医技 2020-05-27

“房颤日”遇上“新冠”请加倍当“心”

2020年6月6日,是第8个“中国房颤日”。房颤,全名心房颤动,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房颤患者人数约有800万之多。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今年的房颤日由于处于新冠疫情期间,容易被公众忽视,但房颤的科普宣传还是非常重要的。

失控的心跳

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国内新冠疫情基本已经得到控制,可是当我们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新冠肺炎上时,该如何针对房颤,拯救失控的心跳呢?疫情期间,我们大部分人在家待了已1月有余,尤其老人和孩子,更是没有出门。长时间缺乏运动和精神压抑会导致睡眠障碍、血压升高或者心律紊乱,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及卒中患者,加之暴饮暴食,体重“噌噌噌”往上涨,心脏终将不堪重负从而“闹情绪”。在众多心脏问题中,心律失常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房颤”更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危害十分之大。

什么是房颤?

可能很多人对“房颤”感到有点陌生,但其实"房颤"很多老年人都已经可能听过了,因为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房颤病人,现在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年龄增长,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尤其在目前疫情形势下,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很有可能成为房颤疾病的诱因。

想要了解房颤,我们先了解一下心脏的结构。心脏是我们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的“泵”,由心房和心室共同组成,而且各有两套,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泵血的过程中,全身的血液回到心房,心房把血挤到心室,然后心室迅速地把血泵到全身。在这个循环过程当中:如果心室出现停顿,血液就无法流遍全身,人可能就没命了;如果心房出现问题,虽然不会立刻致命,但心脏这个“泵”也坏了一半了。

房颤有什么危害?

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如此超负荷的运转对心脏的损害非常之大。更重要的是,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其并发症更加凶险难防。房颤会引起脑梗死及其它脏器血栓,可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而且由房颤引起的脑梗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1、降低生活及工作质量

一般房颤患者会有心悸、头晕、气短等症状,心功能比较差的尤其明显,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维持。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还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2、引起脑梗死及其他血栓

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十几倍,因为房颤时心房收缩能力大大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左心房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以随血流到达任何部位。其中,最多见的是跑到大脑,堵塞动脉导致脑梗死,从而造成偏瘫甚至死亡。当然,也可以栓塞内脏动脉引起脏器坏死,栓塞眼动脉引起失明,栓塞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栓塞肢体动脉导致截肢等。

◆3、引起心衰等其他心功能疾病

房颤时心房频率约为350-600次/分,心室率80-200次/分不等。时间长了会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致心功能不全;另一方面因心房心室之间收缩的不协调,可致心脏的射血能力降低30%。如原来就有心功能不全,病情就会明显加重,乃至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又使心房压力升高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房纤维化,促使了房颤发作,形成了房颤与心衰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4、引起痴呆等脑部疾病

房颤和痴呆也有一定的联系,房颤引起的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

◆5、直接增加死亡率

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房颤患者比正常人死亡率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累计复发率6.9%。

房颤如何预防?

房颤固然可怕,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避而远之,通过生活和医学的合理干预,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1、定期查心电图

◎2、控制高危因素

◎3、良好的生活方式

◎4、积极锻炼身体

◎5、保持愉悦的心情

其实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有关房颤的知识,做好预防,就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而对于已经出现了房颤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时间。

房颤该如何治疗?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2个方面: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治疗。由于房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患者各自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目前市面上供选择的药物却并不多,所以使得药物治疗这种方法针对性差且效果不佳,而且无法根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生的努力,目前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主选方案。导管消融治疗不仅可以根治房颤,更重要的是和药物治疗相比,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高达正常人2倍的死亡率。自1998年10月在全国率先开展房颤的导管消融起,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教授团队的房颤消融技术始终领跑全国,作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刘旭教授一直强调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是在阵发性房颤往持续性房颤发展的时候,一旦错过之后,治疗起来将会非常棘手,而且凶险的并发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所以重视房颤,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旭

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大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

为了配合房颤日的宣传,更好地为广大病患提供帮助,刘旭主任将于5月29日/6月5日(周五)上午8:00-9:0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241号胸科医院门诊楼4楼5号诊室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有需要的市民可带相关病例前往。

本版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