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初入职场心态要更开放更乐观 互联网领域人才招聘逆势增长 期待有你一路同行 百位新经济企业老总“直播”招才
第8/9版:要闻 2020-05-27
“新民就业特别行动”开启最暖心就业季

百位新经济企业老总“直播”招才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左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谢华清(右二)、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任鹏(左二)、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左一)走进直播间 本版摄影 首席记者刘歆

智慧就业平台为大学生求职提供服务

扫码回看直播

昨天下午,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新民晚报社共同举办的“新民就业特别行动——百位新经济企业老总‘直播’招才”正式启动。今后一段时间,将由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其他省市的上百位新经济企业老总、人力资源专员亲自“带货”,在直播期间滚动推出他们的用人岗位和对求职者的建言。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出席直播启动仪式。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谢华清、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任鹏、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走进直播间,针对“最特殊就业季”献出一个个锦囊,并现场解答部分求职网友提出的问题。

新业态蕴藏新机遇

如何让求职的大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取第一份工作,带着比较舒畅的心情首次踏入职场,成了昨天直播间里热议的话题。

尹冬梅说,就业事关基本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3月份以来,中央、上海都拿出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各部委、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和政策性文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释放了许多政策红利。复旦大学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一揽子“干货”政策,通过广泛宣传、精准指导,研透用好这些政策红利,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保障。

一方面,主动挖掘校外增量,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变化和往年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学校陆续举办了9场线上双选会,参与企业近800家,提供优质岗位3000个,超过8000人次参与,线上投递简历多达一万多份。

另一方面,积极盘活校内岗位存量,学校发动地方研究院、科研机构、课题组等,设立了近250个岗位,吸纳毕业生投身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工程;同时,扩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招录规模。学校还加大年度党政管理人员招聘岗位投放力度,把解决眼前就业供需矛盾和调整人才输送布局统一起来。

“每年,我校有超过七成的毕业生会留在上海工作,为本市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这是复旦大学的重要使命。”尹冬梅表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蕴藏了新的就业机会,在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的战略驱动下,可以预计,未来上海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公共卫生等领域,将对优秀人才有更大的需求。学校始终把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摆在战略性位置,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等,把这些信号传递给毕业生,鼓励他们抓住机会,引导他们投身产业新生态和新业态的变革中。

积极支持基层就业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40万人。受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压力骤增的影响,今年既是史上“最难”也是最特殊的就业季。同样,今年更可以说是最暖心的就业季。从全国到上海,从政府层面到各高校、各企事业单位,正在打出的稳就业的“组合拳”颇见成效。

谢华清一口气讲出了学校的多项促就业举措,包括全员发力、摸清底数,精准调研、暖心服务,挖掘新资源、择业有情怀,云招聘、云求职,个性答疑、独家定制等。

“学校提出要全方位全员发力,为2020届3550名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我校就业工作的开展非常注重研判新时代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积极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目前我校有16位毕业生在西藏和新疆基层就业。近两年,我校100多名毕业生走上‘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西部志愿计划等乡镇基层岗位,有159位毕业生光荣参军入伍。”谢华清说。

二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曹澄莹,在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党办实习已两个多月。这个读工科专业的女孩将成为那里最年轻的新员工。连曹澄莹自己都没想到,促成这个结果的,竟是她在今年二月的一次防疫志愿者经历。当时,她在网上看到招募青年防疫志愿者的信息。在上海火车站,她穿上防护服,扯着嗓门指引旅客,一站就是六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就在志愿服务结束后没几天,小曹同学就收到了来自静安团区委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最终她选择了市北高新,用她勤劳踏实的表现,很快就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作为国有企业,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就积极储备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任鹏透露,截至目前,企业已通过校园招聘完成了400名毕业生的三方协议签订,并希望在这个就业季再招聘50名新员工,使新招员工数量达到全公司员工总数的10%左右。

企业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任鹏提到了三个关键词——持久、合用性、超预期。“年轻人进入职场的第一步,应该是想明白这份工作是否能作为终身职业追求来持久耕耘。”他以管理学“一万小时定律”作解释,一万小时是任何平凡人锤炼成大师的必要条件,如果每天工作学习8小时,需要五年才能完成一万小时的积累,才能从“菜鸟”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士。“有人说年轻人吃不起苦,我不这样认为,他们只是需要想明

白为什么要吃这个苦,那样才会义无反顾,一马当先地去投入。”

快递小哥找工作容易,大学生却不容易?任鹏表示,企业用人是讲究“合用性”的,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他鼓励大家尽早通过实习等方式步入社会,真正走进感兴趣的行业、岗位,近距离感知职业。

“超预期”也是企业喜欢的员工必备特点之一。“如果能够超过老板的预期完成任务,这样的员工会非常抢手。”任鹏解释,“跨学科的学习通常能带来这样的效果,例如,我们招聘的毕业生里有跨界土木工程和法学的,也有的是学土木但对信息化技术又非常感兴趣,他们往往能给企业带来超预期的工作绩效。”

本报记者 王蔚 易蓉 陆梓华 郜阳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