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对人才非常重视,服务可以说无微不至,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从上海来海门创业的首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祖恒的另一个身份是海门市的“引才大使”,他想要把更多的同行企业推介到海门来,共同享受政策红利、服务红利,共同打造一个产业链的垂直平台。
近日,2020中国海门“东洲英才”创业周在江苏海门开幕。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400多位海内外英才和40多家高校院所的专家相聚海门建言献策,共同把脉海门发展。
产业项目纷至沓来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海门市委书记陈勇在致辞时表示,海门连续三年举办“东洲英才”创业周活动,今年还将围绕重点产业开展6场专题活动,就是要坚定不移突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以政策、平台、服务深度融合,集聚更多人才来海门创新创业、追梦圆梦,以“聚才链”撬动“产业链”,为“强富美高”新海门积蓄“智慧活水”。近三年来,海门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16个,其中创业项目总投资16亿元,累计实现应税销售额1.56亿元。创新创业项目新增税收2.27亿元。
人才加快集聚、产业加速发展,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基地相继落户海门。开幕式现场,南通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小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用辅料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药用辅料转化基地”、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分院同时揭牌。
人才政策全覆盖
尹海滨博士是一位有着20多年药物研发经验的专家,2017年他想要自主创业,但生物医药领域竞争激烈,初期投入巨大,创业项目迟迟无法落地。海门市政府将其引进,免费为其提供厂房,并由政府基金领投,为其融资3100万元。现在,尹海滨博士在海门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注册成立的公司运行良好,药品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在海门,这样的人才项目绝非个例,仅2019年,海门市就为多个创业人才项目提供免费创业场所近5万平方米,融资近2.1亿元。
近年,海门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供给体系,推出一系列“硬核”人才政策。从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及邮轮产业人才发展专项扶持,到创业海门“523”人才计划、“人才新政10条”“人才强企10条”等30多项政策,覆盖了从“草根”到“顶尖”、从“海归”人才到本土专家等各个层面。
与此同时,海门还建立并实施市领导联系服务人才等制度,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服务专员等“店小二”式服务举措,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海门科技镇长团特色做法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乡土人才工作经验更是被誉为“海门探索”。
记者获悉,就在创业周活动开幕当天,江苏省政府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海门撤市设区,将正式融入南通大市区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唐闻宜 特约记者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