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舞动千万颗 不老的心
第22版:金色池塘 2020-07-24

舞动千万颗 不老的心

万玮与他的学员们

程美珠独舞《母亲》

程美珠独舞

万玮在辅导陈蕾

孙爱莲近影

万玮近影

陈蕾在《时髦外婆》中领舞

□烁渊

一位营业员与一群老年人,共同完成一场舞蹈艺术的演绎。在他的带领下,她们爱上了艺术,说话和风细雨,走路步态轻盈,越变越漂亮。这20余年来,万玮舞动了千万颗不老的心。

我曾在财大礼堂观摩过“万玮中外舞蹈作品专场”,非常精彩。全场21个作品,除了中国多彩的民族舞,其他都是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美国、朝鲜、西班牙、南非等国的世界经典作品,其中还有芭蕾、爵士等舞种。最令我最震撼的是,舞台上婀娜多姿的演员,绝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她们都是这个专场的编导、人称“万能舞痴”万玮的学员。而万导,原本是位商店营业员。

万玮告诉我,他从小喜欢舞蹈。少年时代,时常走到淮海西路的文化局橱窗前,踮起脚尖把舞剧的剧照一幅一幅画下来,然后回家照图自学。初中的时候,他自编并独舞了《蝶恋花》。万玮迷上了舞蹈,他苦学成才,并与其结缘一生,终成舞痴。

1972年,中学毕业,万玮当上了虹口建设食品商业的营业员。1998年,他为舞蹈离职。怯生生地走进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万玮办起了初级舞训班,学员都是爱好舞蹈的退休女工。

一年之后,电视台举办“常青迪斯科五星奖擂台赛”。万玮就在公园的学员中组团参赛。连续十周、十个新作、十场比赛,场场胜出,最终夺得总冠军。从此,他声名远扬,远近的无数老年舞蹈爱好者慕名而来。

“爱莲”属于舞蹈

也许,她的名字决定了她离不开舞台。中学时,她曾暗下决心,要将此生献给舞蹈艺术,甚至怀疑,假如自己没有舞蹈,自己能否活下去。

然而,岁月无情。大学毕业后长期工作在企业管理岗位上,身不由己,逐渐疏离艺术。

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身体严重透支,孙爱莲曾一度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怀疑自己患上了血液病,心里十分恐惧。2011年底,她50岁的时候就办理退休。万玮闻讯,请她“出山”去跳舞。

十多年前,万玮曾应邀到粮食局储运公司去辅导职工排练舞蹈。她就是这个舞蹈的领舞。万玮的邀请,也是一种“求贤”。

“跳舞是最好的锻炼,跳跳身体就会好起来。再说,你的名字就应该是一个舞蹈家。”中国有个著名舞蹈家叫戴爱莲,她的芳名是“孙爱莲”。她被他说动了。很多才艺非凡的姐妹都是这样接受万玮真诚的感召,集聚到他的身边的。

舞蹈是个体力活。起先孙爱莲参加排练后,一回家就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动了,只觉得累。她甚至想打退堂鼓,但被万玮阻止了。

爱莲的坚持换来了愉悦与健康。现在每周两个半天参加排练,有重要演出任务时,一连要排练几天,回家还要烧饭做菜,晚上再读读书报、看看电视剧。许许多多老年朋友在万玮的舞蹈世界里,恋上了艺术,获得了身心健康和人生的自信。

“花蕾”异国飘香

她刚退休的时候。老公准备找朋友到家来陪她搓麻将。他认为,女人一旦在家没事干,“作起来吃勿消”。他没想到,妻子已有了自己的安排。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蕾加入了万玮的舞队,她非常喜欢万玮的作品,并跟随参与“五星擂台赛”十战十胜,欲罢不能,舞蹈成为了她退休后的归宿。20年执着坚持,跳舞不再仅是她娱乐休闲的方式,还有一种倾吐欲望的满足与快感。

万玮长期与比他年长的大姐们在一起,在与她们切磋舞艺的过程中,越来越了解她们的人生轨迹与审美需求。一部部新作的题材与形式,都是她们内心的选择与向往的出彩表达,这也是许多姐妹久久不愿离队的原因。

万玮舞队的姐妹们大都与共和国同龄,她们经历过磨难与荣耀,对未来满怀憧憬。作品《共和国同龄人》抒发了她们与祖国共同命运的豪情。在广州的全国中老年舞蹈大赛上,作品夺得第一名,并成为舞队的保留剧目,连年来很多重大节日都受邀献演。

万玮的学员们都是外婆、奶奶级的长者,万玮创作的《时髦外婆》,反映了老年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春风得意,洋溢着时尚的气息,舞蹈语汇融入街舞元素,姐妹们表演的时候特别带劲。陈蕾是这个作品领舞,万老师无数个夜晚为她“开小灶”,手把手教会她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艺术甘露滋润的陈年老树,喜绽花蕾,吐艳飘香海内外。

还记得陈蕾和姐妹们带着《时髦外婆》第一次走进首都人民大会堂时,大家难抑激动的心情。那一夜,陈蕾因为出色的领舞表演,入选了中国老年艺术团,先后随团出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交流演出,向世界展示中国老人的如青春般蓬勃、澎湃文明古国永远不衰的生命力。

陈蕾是全家第一个坐飞机、第一个出国的人,在老公面前狠狠显摆了一下。她说:“我从来没有想到,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竟在退休之后。没有万老师,就没有这一切。”

“美珠”重放异彩

美珠生来就是个跳舞的坯子,高挑的身材、细长的腿,瓜子的脸庞、樱桃的嘴。年轻时,她曾报考总政歌舞团,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未能入选,从此沮丧不已。退休以后,加盟万玮的舞队青春重返。其实,程美珠从小就登台跳舞。年逾花甲,体型保持得特别好,基本功也十分扎实。姐妹们昵称她为“队里的一颗明珠”。

美珠是舞队里“明星级”人物。在藏族舞独舞《母亲》中,她灵巧的舞姿加上丰富的表情,让人无法相信她已年过七十。她应邀作为上海老年艺术团成员赴马来西亚,参加中马建交30周年庆祝演出,赢得一致赞美。

如今,万玮已渐渐成为上海老年舞蹈界的领军人物。上海各区的老年大学纷纷请他开课,分身乏术,他就把美珠带去。现在,黄浦区、静安区、杨浦区等老年大学,都有美珠的课。二十余年来,万玮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员,似珍珠播撒各个社区,串出一条熠熠生辉的都市群众舞蹈活动生态链。

情义绵邈美哉

从1999年走进公园收徒,至今已有21年。万玮创建的4支舞队中,有好几位学员已跟随他21年了。万玮和她们,是师生,也是同道,成就彼此,两者的情义纯粹、深厚。

2015年,万玮60岁,姐妹们硬拉着他去体检。因为这两年来,常听他说肚子不舒服。结果查出了结肠癌。病床上的日日夜夜,是舞队的姐妹们轮流24小时陪护,她们天天带来家里熬好的营养汤。这是万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滋补。在化疗的病床上,万玮听说全国又要举行广场舞大赛,他就把编舞的动作,一张一张画出来,让姐妹们按图排练。化疗间隙,他坐在排练场上亲自“督导”。这个作品就是《妈妈咪呀》,荣获全国大赛冠军。

20余年里,万玮创作各种题材作品近百,演出千场;在全国性大赛获奖50多项,全市比赛中获奖10多项。他连续10年率队晋京,为在京全国劳模、驻京部队的英雄等慰问演出,誉满京城。

然而,万玮说,最令他自豪的成就是:“越来越多的姐妹爱上了艺术,她们个个着装入时,出门讲究妆容,说话和风细雨,走路步态轻盈,她们越来越漂亮,城市因此而大美;而千万姐妹的舞动,正圆了他儿时的梦想。”这也许就是他二十多年乐此不疲的缘由。

今年,万玮也65岁了,他与姐妹们在一起不是慢慢变老,而是慢慢变得越来越年轻,这才是真正“最浪漫的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