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庭院长廊(剪纸) 从程老姓名的读音说起 北京来信 假领头翻出新花头 慈母般的恩师 与谁同坐
第20版:夜光杯 2020-08-10

慈母般的恩师

——写在陆钦信先生百岁寿辰

刘念劬

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拜入陆钦信先生门下,学习和声及作曲,近一个甲子的师生情谊融入血脉,形同家人,她是我如慈母般的恩师,没齿难忘。

我在她门下打下扎实的和声基础,成为日后进阶乐坛的终极力量之一。无论是种种原因的失学停课,还是拓展艺术建树的创意前行……我都受益于陆系和声的基石效应,她拱卫了上音的重要传承,成为附中作曲科的镇山之宝,辅佐了好几代人的茁壮成长,她是这个作曲家摇篮边的守护女神。

我十六岁时所作的钢琴组曲《林中生灵之歌》(“金丝猴之舞”、“大象漫步”和“雄狮”……)是由陆先生改题后留下片段的最早期作品。而同陆先生一起下放金山采风并联合作词作曲的《妈妈戴上了大红花》,则是我发表于《上海歌声》的第一首歌曲,因而首次分得5元8角的稿酬,这对一个高中生来说是丰厚的收入。陆先生嘱我不准乱用,我便购置了俄罗斯黑胶唱片《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伴我多年。

最难忘的是1962年深秋创作的钢琴曲《甜梦》,这一年春末,我父亲刘静窗因病逝世,陆先生如慈母般地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从此也成为我未来前途的心灵导师。这首曲原名第一号《摇篮曲——悲歌》,便是我为纪念父亲而创作的处女作,由陆先生改定初稿。在我女儿乔乔(Joyce)五岁那一年,陆先生在我家中与我讨论参悟父母之爱,我们共识:这是一份寄托世纪循环大爱的奉献。她说:“这是不索回报的奉献!”这给了我启示,遂将此曲易名《甜梦》,后成为我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流传于世。

我逢年过节都如小辈般去拜见,每年大年初一的午餐必在陆先生家中,这持续了多年。她家的好味道令我难忘,考究而精细,甚至在那个她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期,我们仍然每年共度春节,哪怕自制一碟美味的菜肉包子,都犹如共度时艰般苦中作乐……她,待我如亲人,我女儿叫她奶奶。

这是一个师生间可以讲述六十年的动人故事,一言难尽,铭感五内。

回到当下,上音如一只飞驻在东方明珠的斑斓蝴蝶,一翼引进世界精粹,一翼覆盖中华传承,两翼齐飞,孕育百年经典。上音附中的陆系和声便是启蒙和声大系之一翼,该体系是由几代导师辛勤打造的世界经典和声荟萃,成为音乐家的蒙学。

我们面对前辈夯实的路基,仰视他们执着的情怀和奉献,开始我们的音乐梦幻之旅,从这里,咿呀学语,学步行走,留下了百年育人的雄辩事实……不由感慨万千,彻夜难眠,欣然写下此文,谢母校,谢师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