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我们必须自己走出去” “网红直播村”创业者“奇遇记”
第4/5版:要闻 2020-08-10
村支书谈“流量IP”北下朱何以逆袭

“我们必须自己走出去”

“鸡毛最轻,可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有这么一句话,讲的是义乌人“鸡毛换糖”的创业史。这用来形容乘风而上的江北下朱村,再合适不过。

北下朱原本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市郊农村。52岁的黄正兴,已在村里当了13年书记。“小时候一天只能吃到两顿饭,吃的是玉米土豆。我们就用自己产的糖去换鸡毛,做成鸡毛掸子卖,赚一点微薄的利润。”黄正兴回忆,2008年启动旧村改造时,村民们穷得连盖房子的钱都没有,60%以上的人都需要贷款。村里咬咬牙,把办公大楼的用地卖掉,拿到1.8亿元,分给老百姓盖房子。

新的北下朱要建设成什么模样?当时,黄正兴和村主任金景喜就想着,这儿不光是村民居住的地方,还要做生意,要让村子真正摆脱贫困,发展起来。“我们就到处去看,别的地方是什么模样。附近有一些产业村,专卖相框、拉链、毛巾等等,发展起来后变成‘专业市场’,所以我们也决定按照专业市场的模式改造。”

这就是北下朱今天的模样:自带地下室作为仓储,房屋中间没有绿化带,也没有隔离栏,道路宽敞,像网格一样四通八达。

新房盖起来后,2010年前后,村里迎来了第一个大项目:货运场。黄正兴回忆,当时周围好多村子在竞争,北下朱脱颖而出的原因不仅在于地理位置优势,还有淳朴的民风和十足的诚意:“我们以前穷怕了,所以看到做生意的人,就像对待客人一样宝贵。”

发达的物流,为商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来,做工刃量具的、做电商的、做地摊的、做库存的……北下朱一直在寻找发展方向,每隔一段时间,这里就会出现一种产业“抱团集聚”的现象。

2016年,察觉到微商的风口,北下朱先喊起口号:要打造“微商第一村”。义乌办世界微商大会,北下朱自己搞了一个分会场——尽管当时市里还不承认,但确实吸引了不少商家进驻。如今,新的风口又出现了: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社交电商。这一回,北下朱牢牢抓住了机会,已然逆袭成为直播领域的“流量IP”。

不久前,2020电商博览会在义乌召开,北下朱如愿以偿成为分会场。“市里的大会,以前我们进不去,只有今年进去了。”黄正兴说,就好像改造最初,设计的村居道路是弯曲的,后来改成了直进直出一样,北下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我们必须自己走出去”。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