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行家讲述冲锋舟抗洪ABC 独家解读轮式战车伴随“三栖精兵”突击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0-08-11

行家讲述冲锋舟抗洪ABC

武警驾驶的79式班用加强型冲锋舟

操舟手在浅水区会主动把舷外机起翘

广西消防人员从冲锋舟上转移群众

这段时间,江淮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军队和武警出动大批冲锋舟,在最紧迫的关头和最需要的时候担当起重要使命,受到舆论关注。那么,看似构造简单、体重轻巧、运用灵活的冲锋舟到底有什么奥妙,且看军中行家的深入解读。

真正的“水上尖兵”

在人们传统印象里,舟向来是对小船的称呼,而加上“冲锋”的前缀,自然还得具备高速、坚固的特点,因为不“高速”就“冲”不快,不坚固则“载”不动。

正由于冲锋舟具有独特优势,使其在紧要关头进入别的船艇无法到达的场所。历史记载,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冲锋舟因其小巧灵活并可反复快速进行“由舰到岸”两栖效用作业,备受各国海军陆战队青睐,外军还用“突击舟”或“袭击舟”来称呼它。冲锋舟结构简单、重量轻、浮力大,能以较小吃水深入湖网道岔里搜寻救援,颇具“水上尖兵”色彩。

目前,国内冲锋舟多装备在军队、武警及民兵救援分队,常用型号多为军用79式冲锋舟、珊瑚I至IV型冲锋舟,主要构造包括外壳体、抗沉层、内壳体、艉板(舷外机板)、乘员座位板、吊装环、舟内(外)固定环、系留(牵引)环、操舟座等。冲锋舟通常加配舷外挂机,操舟人员手操驾控,发动机一般配备国产为民、美国水星及日本雅马哈等机型。

操舟的要领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水网密布,部队广泛开展水上技能培训,尤其冲锋舟操纵课目更是“重中之重”,涉及舷外机装卸、启动与停止、定向航行、定点停靠、浅水区操作、垂直离靠岸、并舟拖带、夜间航行等等,当遇到抗洪抢险救援任务时能起大作用。

当下,驾驶冲锋舟的官兵频繁进出被洪水淹没的城区、村庄等居民点,那里水下情况普遍复杂难辨,因为水质浑浊,水下不明障碍物较多,操舟手出动时务必小心,确保“人舟安全”。

许多来自抗洪前线的照片显示,明明有舷外机助阵,但操舟官兵却宁可把机器起翘,改用人力划桨,原来是他们进入浅水区,由于不存在紧急突发情况(如受困者将被淹没),官兵要尽量避免舷外机被水草、布条等条状物缠绕的情况(处理起来更耗时,且损坏桨叶),把宝贵的“机动力”用在刀刃上。如遇紧急情况,操舟手也会把舷外机起翘到浅水位置,并根据障碍物软硬程度利用发动机转速来碎障。若还是遇到桨叶被水草等物体缠绕时,官兵

会立即停机,将机器起翘至

水面之上,再用随身刀具迅速清除缠绕在桨叶和进水口上的异物,然后挂上档位慢拉启动绳,确保机器恢复运转。事实上,冲锋舟航行时,操舟手总会把舷外机的起翘锁定装置调到打开状态,要是突遇暗礁类硬物,就能保护桨叶不被硬物瞬时逼停,使螺旋桨构造完整,不会轻易失去动力。

抗洪救援中,淹没区多因水下复杂地形产生漩涡,操舟手必须立即判定漩涡方向,如遇大漩涡时,一定要以前进档位加大马力顺漩涡方向驾驶,利用舟速大于漩涡水流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脱离漩涡,决不能倒车行驶;如遇小漩涡时,只需加大前进马力驶出即可。人们还注意到,冲锋舟靠“岸”救援时基本是以头部垂直抵岸,而非常见的船舷平行抵岸,这中间也是有讲究的。原来,冲锋舟大多要靠上被淹居民楼等复杂建筑物施救,停靠空间本就相对狭窄,不便使用小角度平行靠离,况且冲锋舟底为减少水阻而多以斜面尖底建造,抵岸停靠的稳定性远不如大船,若以小角度侧舷靠岸,很容易因风浪或乘舟者未按规则乘坐导致舟体剧烈晃动,致使人员有落水风险。换作垂直抵岸后,冲锋舟的安全系数要大得多,操舟手以前进低档位控制舟体稳定垂直抵岸,安排被救者有序沿舟首登舟,按照左右兼顾原则就坐,然后以平衡的舟体脱离转移。

高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