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藏品获得的证书
收藏的“古玩宝斋”五大册
◆冯锦昌
我今年78岁,家住崇明,爱好看报和集报。
几十年来,阅读和收藏报纸是我的最大乐趣,尤其是新民晚报,每天每期我都仔细从头看到尾。看到我喜爱的文章,就收藏下来,自得其乐,乐此不疲。1994年12月17日,新民晚报开辟“古玩宝斋”专版,是全国晚报首开的收藏专刊,又是彩印第一家,值得收藏。于是我从第1期起9年多时间,全部收齐“古玩宝斋”487期,并装订五大册。2003年12月28日上海市收藏协会和“古玩宝斋”专刊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其中有集报评选。那天一早顶着凛冽寒风,我拎着沉甸甸的五大册合订本,从崇明乘头班渡船赶到会场。经现场清点评核,我以最齐最完整被评为集齐“古玩宝斋”十佳之首。宣布结果后,我十分高兴,特地请王金海、杨一心、董之一三任编辑在藏品上签名留念。
受此鼓舞,我更加留意新民晚报的连载文章。2005年起,晚报连续刊登中宣部等联合发起“永远的丰碑”主题教育活动,分英雄人物和红色记忆两大内容。我深感教育意义重大,于是用心收集,剪辑后整齐排列粘贴,将“永远的丰碑”共731期全部收齐。
我退休前长期从事商业工作,对中国老字号十分关注。2011年起新民晚报连载上海老凤祥的品牌故事,我前后收齐老凤祥专栏52期。2018年9月28日,老凤祥旗舰店举行“老凤祥历史作品回顾大展”,为了助力百年老字号的发展,我带了多年收藏的晚报老凤祥报道赶到会场。公司领导看到后十分高兴,他们说最早的1996年老凤祥有限公司成立公告,公司都没有留存,但却被这位有心老人家收藏了。开幕式上,公司总经理热情邀请我作为贵宾,为开幕剪彩。我作为一平民百姓,能在这隆重开幕式上剪彩,内心非常激动。当时晚报首席记者方翔以“感谢,新民晚报”的标题报道这件事。这篇报道真实地道出了我的感谢心声。
我在收藏报纸史料时,注意让自己的藏品发挥更大的社会公益价值。十多年来,我先后向首都博物馆、中国乒乓博物馆、宋庆龄陵园管理处、上海市银行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民政博物馆、上海警备区军史馆、上海会计博物馆、嘉兴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单位捐献报纸史料藏品共计100余件,获捐赠证书20多份。看着这一本本捐赠证书,内心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在关心公益活动时,我也用晚报文章教育青少年一代。去年5月9日晚报“夜上海”版有篇《张弓搭箭心随箭往》的文章,读了很有收获。巧的是,我孙子冯家琛就读松江泗泾小学,课余正在练习射箭。于是我把这张报纸收藏起来给孙子看,鼓励他好好学习。孙子看了很受启发,认真练习。高兴的是,孙子在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射箭锦标赛上荣获“甲组小学组男子传统弓10米个人决赛第一名”。
集报公益行,让我的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