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致敬前浪激励后浪 上海文联我的家
第8版:文体新闻 2020-10-16
70周年座谈会艺术家敞开心扉

致敬前浪激励后浪

吴虎生(左)、戚冰雪表演《白毛女》片断

谷好好表演《西游记》片断

“对我来说,文联就是我的家,是艺术家非常温馨的家。我对文联有深厚的感情,我是在文联这个大家庭成长起来的,在文联的70年时光,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今天特别高兴再次‘回家’。”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初心·使命·新时代——庆祝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前,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70年前,19岁的吕其明在上海解放时跟着华东军区文工团进入上海;70年后,当年的“文艺小兵”已满头华发。

昨晚,“初心·使命·新时代——庆祝上海市文联70周年主题展演”举行,沪上名家齐聚一堂,回顾视频与现场演绎交相辉映,带人们重温上海市文联70年的光彩历程。

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在上海这片沃土上,各艺术门类百花齐放。提起影视,电影《城南旧事》、电视剧《济公》、译制片《音乐之声》、动画片《黑猫警长》等一连串耳熟能详的上海原创作品便跳入观众的脑海。昨晚,这些经典旋律和画面组成了影视歌曲联唱,又一次串联起几代观众记忆中的感动。上海戏曲名家谷好好、赵磊、钱慧丽、梁仲平、李军等接连献上昆曲《西游记》、越剧《双飞翼》、沪剧《挑山女人》、淮剧《千古韩非·尽觞》、京剧《珠帘寨》等不同剧种的代表性片段,集中展现了上海戏曲艺术的创作实力和表演水平。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经典作品的背后,凝聚着艺术家无悔奉献的青春。一曲《绒花》,寄托了今人的追思,更承载了无限的敬仰。歌声中,张瑞芳、袁雪芬、孙道临、沈尹默……这些前辈艺术家的音容笑貌再度跃然屏幕,最终定格在吴贻弓导演手写的“上海电影万岁”6个大字上。

1958年,当时20多岁的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创作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世界听到了西洋乐器讲述的中国故事。《梁祝》的诞生,背后有何故事?伴随着青年小提琴家陈佳怡与70位琴童的演奏,朗诵艺术家王苏为观众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前浪”波澜壮阔,“后浪”也激流勇进。上海芭蕾舞团青年舞蹈家吴虎生、戚冰雪合作了一段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将这段重新演绎的红色经典,作为70岁的上海文联献给明年建党100周年的贺礼。歌曲《共筑中国梦》《我的祖国》,以红色主旋律唱出上海文艺工作者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配乐诗朗诵《初心·使命·新时代》和男声三重唱《爱满天下》,则表达了当代年轻人对爱国主义的全新感受和独特理解,展现了上海文艺家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不变情怀。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