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歌声嘹亮 致敬前辈同龄人 全球艺术品交易看“上海时空”
第9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10-16

歌声嘹亮 致敬前辈同龄人

上音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打动人心

昨晚,新时代版红色经典史诗在上音歌剧院首演,有观众跟着默默朗诵,也有观众跟着无声哼唱,用当下语境来说,《长征组歌》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IP。这台《长征组歌》“青春版”由优秀青年学生参与演出,他们与当年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年龄相仿,制作人尤继一说,“新时代下,现在年轻人不会再去爬雪山过草地,但每一代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的精神是不会变的。”据悉,在完成3天的首演过后,这部作品还将在全市走进高校、机关巡演,并将于明年重走长征路,献礼建党百年。

听太爷爷的故事

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重量级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已经“55周岁”了。在新版演出前夕,有市民在网络上发长长的留言,表达了对《长征组歌》的向往:“太爷爷是长征的时候失踪的,他是烈士。小时候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老人摇着扇子眯着眼睛,所有的故事都有这个熟悉的开头……而他结尾时的叹息,我现在或许听懂了。”看完首演之后,观众说,“今晚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共同演绎,交响乐队融合民族器乐,诗词朗诵媲美歌曲合唱,美声咏叹联袂民声吟哦,生动影像叠置流态音声,新版本的跨界融合着实引人入胜。”

作为首演的领唱,2016级音乐剧系学生方书剑说,“我在台上的角色是一名红军宣传员,对于年轻一辈来说参演《长征组歌》,有意义且很光荣。”在首演中登台的声歌系学生蔡程昱,领唱了《过雪山草地》一段。“红军不怕远征难”,蔡程昱说,为了在舞台上表现好,同学们都在背后做了很多功课,既有演唱技巧专业上的,更有在历史背景方面的思考和琢磨。

上音校长廖昌永说,用音乐来讲故事,用音乐来讲红色传承,是上音的优势和特色。廖昌永发现,同学们非常愿意听故事,“我们复排时,其实第一个定位就是当代的年轻人向那一代年轻人致敬,是那一代年轻人拿生命、用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青春版”之后,廖昌永领衔的“群星版”将在10月17日压轴登场。

穿老红军的颜色

在首演的舞台上,可以看到《长征组歌》在舞美上的巧思。尤继一说,“新时代的新长征,一共体现了两个‘新’,一是外在形式的‘新’,舞美、服装、造型、影像的‘新’;另一个是精神上的‘新’,心灵上的‘新’,作为现代同龄人对那个时代革命前辈的缅怀和学习。”

在舞台呈现上,保留上世纪60年代经典版的一些经典元素的同时,上音新时代版也做了不少创新。“合唱团和乐队服装的蓝色和红色都是根据当年红军战士的服装颜色演化过来,也是一种新时代的传承。”尤继一介绍道。“新服装左手臂上红条、红袖章做了缩小再现,而胸口和女生领结上,都加了上音的Logo,点出上音版的主题和主干:跨越时空,致敬前辈同龄人。”

新媒体的使用也是亮点。在每一幕开始的时候,有两个着红军服装的年轻人站在台前朗诵,与此同时,天幕里采用“毛体”跟着朗诵的节奏和律动描绘长征行军图和敌军包围图,绘制得非常艺术,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和长征线路。此外,舞台上还用了纱幕结合天幕造成立体视觉效果等。尤继一说,“最最新的,是分别在头尾加了《启》和《望》两个篇章。以史诗般视觉效果推出。《启》是致敬前辈同龄人,《望》是走好当下建设长征路。”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