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摆设 收割(水彩画) 与人相处的有效途径 简饰居易养身心 处理垃圾三境界 想起秦瘦鸥
第18版:夜光杯 2020-11-16

处理垃圾三境界

桂乾元

不久前,笔者主编了一套名为《千姿百态看德国》的丛书,了解到德国人处理垃圾的一些最新情况。联想到近年来,上海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科学处理垃圾”,在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之余,想结合自己参加这场“处理垃圾之战”的体会和德国人如何处理垃圾的情况,谈一点认识和感悟。

王国维说人生有三个境界,笔者觉得处理垃圾也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莫把垃圾当垃圾。”此话怎讲?通俗地说,就是“不要小看垃圾,垃圾不止是垃圾”。此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垃圾的认识。垃圾是家庭、社会新陈代谢的产物,任何家庭、社会都无可避免。垃圾也是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见证:现在的垃圾与改革开放之前的垃圾相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现在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二层是对处理垃圾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垃圾分类”的指示,也指明了垃圾处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是关乎“节约使用能源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更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回想到笔者30多年前在德国进修时,看到德国人将垃圾分类,扔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尤其是将旧玻璃瓶根据颜色丢进三个不同的铁桶,不仅感到不可理解,还觉得“小题大做”。可见我当时对垃圾处理毫无认识!

第二种境界:“不产生垃圾是最好的垃圾。”这话初听起来有点别扭。但仔细想想,原来是很有哲理的哲学语言:人类处理垃圾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垃圾,而是要减少垃圾,并使垃圾有益于人类。德国人处理垃圾的顺序是:源头减少、回收利用、焚烧回收、填埋处理。“不产生垃圾”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这是现代人应有的“垃圾处理意识”。几年前,两个德国年轻女子脑洞大开,在柏林大胆地开设了德国第一家“无垃圾超市”:顾客自带容器或包或袋,店家只按其所购物品的净重收款。据说该店生意兴隆。这跟以前上海“烟纸店”“夫妻老婆店”的“零拷”可谓异曲同工。眼下国内大力提倡的“光盘运动”“餐后打包”等也大大减少了垃圾。

第三种境界:“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这是垃圾处理过程中“变废为宝”的理念,也是处理垃圾的最高境界。有资料说,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0.8吨纸浆,少砍伐几百株林木;垃圾中的稀有金属更是宝贝。德语中有个 词 叫 Wegwerfgesellschaft,专门用于刻画“生活富裕后很多东西用过就丢掉”的社会现象,亦即“大少爷作风”。据悉,德国年产垃圾4000多万吨,平均每人500多公斤(远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数130多公斤)。现在其中得到循环利用的(包括堆肥处理)达到70%左右。更有人提出“升级循环”的理念:不仅要再利用“垃圾”,而且要提升其品位和价值。比如把易拉罐做成装饰品、工艺品,用啤酒瓶搭建宠物之家等。日前看到有人把厨余垃圾中鱼骨头等经过处理后拼贴成画,也是“升级循环”的创新之举。

最后,笔者认为“共享经济”与环保的垃圾处理也有密切关系。“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共享商品而不是购买和拥有商品”,其目的是充分发挥“闲置商品”的作用。这方面,图书馆其实是最早最好的范例:有借有还,书尽其用。在德国,有专门网站租赁物品,做到互通有无,物尽其用,几方共赢,有益环保。目前流行的“共享单车”“共享私车”等,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可提高“车”的利用率;二可少买车少生产“车”,既利于节约资源,又少产生垃圾。实属上述第二和第三种境界!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切莫为了眼前的“拉动消费”而忘了绿色发展和环保的长远大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