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山海情深》剧照
京剧《北平无战事》剧照
歌剧《晨钟》剧照 记者 郭新洋 摄
明后年上海舞台艺术新品力作是什么?还有类似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样既凸显主题又受市场欢迎的爆款吗?上海艺术家将以怎样的作品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上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围绕一个个上海艺术家贡献的选题、剧本,举行了2020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
研讨会共分四组,对包括京剧、昆剧、沪剧、越剧、话剧、歌剧、民乐、芭蕾舞剧、皮影剧、儿童剧、音乐剧、交响乐在内的12个舞台艺术门类的11部重点舞台艺术项目及11个选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也是对于9月23日上海召开全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议的“回应”,会上,发布了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38项,其中,舞台艺术项目15项。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市的39位专家就这15部作品中的11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看似选题“撞车”实则主题突出
在研讨作品中,有三部“龙华题材”——以龙华烈士陵园里牺牲的烈士为主角。聚焦左联五烈士与左翼革命文学的话剧《前哨》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担任编剧。民营文慧沪剧团创作的《早春》则以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为主要人物,展现其追求真理的一生。参与选题研讨的话剧《浪潮》由上海话剧中心创作,目前完成的构思,同样聚焦左联五烈士。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认为,看似好像是选题“撞车”了,实际上这样的主题创作是越多越好,越充分越好:“再多的作品,献给为共和国牺牲的人们都不嫌多。”而上海的民营院团能往前一步承担主题创作的重任,值得嘉许。
看似创作“延期”实则“好剧多磨”
研讨会承办方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罗怀臻表示:“好作品不是以冲咖啡的速度炮制出来的。”有些剧目已经参加了好几届的研讨会。例如京剧《换人间》,原名《北平无战事》,历经刘和平等两代编剧四位作者12年的打磨,从电视剧版风靡全国,继而起意改编成舞台剧,至今也有6年之久。
“电波”的成功也不是偶然,上海歌舞团如果没有舞剧《朱鹮》、“电波”的两位青年导演没有那么多佳作的积累,也是成就不了“电波”的——其中有多少优秀舞段的精粹?
看似“别出心裁”实则“意在创新”
“电波”开创了红色主题舞剧时尚表达的先河;杂技剧《战上海》充满创意地让杂技也具备叙事功能,表现战争场面……如何让经典样式、主题创作找到顺应时代审美的表达?这是上海舞台独有的创新。
研讨沪剧《早春》的时候,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感觉,“还是缺了点理想主义的‘范儿’。”她的潜台词是不够高昂。但是,同样来自人民日报的青年记者就表示,“我们喜欢它就是因为没有这种‘范儿’,很生活,很自然。”
罗怀臻分析,“我们创作要‘因时而作’,而不是‘为时而作’”——亦即,要因循、顺应时代选择,而不是做所谓应景之作。如果戏曲找不到顺应时代主题、契合时代审美的样式,确实要思考一下其生存之道。
好在,上海舞台历来是打“组合拳”。如此,每个剧目都可以找到其特质,开创了“杂技剧”“评弹剧”等新类型,也引领了“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风潮。 本报记者 朱光
建党百年题材重点剧目8部
京剧《换人间》、昆剧《红色娘子军》、沪剧《一号机密》《陈毅在上海》《早春》、话剧《前哨》、歌剧《晨钟》、芭蕾舞剧《宝塔山下的秧歌》
小康题材重点剧目3部
越剧《山海情深》、歌剧《康定“情”歌》、民乐现场《锦绣中华·共饮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