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民生保供。光明食品集团日前召开秋冬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集团董事长是明芳强调,在“防风险”“防输入”“防扩散”上做到慎终如始,严在常态,人物同防,同时继续抓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主阵地”,为上海市民提供安全、丰富、健康的主副食品。
而在各方严格防疫的同时,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也给出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对于低温冷链食品包装表面的消毒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源头入手专人专库闭环管理
作为上海进口食品主要采购商之一,光明食品集团从源头入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协同旗下各相关子公司,严格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确保食品安全。
上海联豪食品有限公司为确保进口牛肉安全可靠,对牛肉原料的采购和进厂设置消杀关卡。在海外源头,牛肉原料工厂须进行消毒检查,所有原料出厂前及运输过程中都须全面消毒并提供证明材料。牛肉原料进入国内工厂前,则须在卸货区全面消毒,并对每批原料进行核酸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消毒”同样是五丰公司进口商品的关键词,进口产品上市前须经过“三次消杀”。货物通关前,须进行核酸检测并全面消杀;货物入库前,对其外包装进行第二次全面消杀;客户收到货物后,还须进行第三次消杀。同时冷链运输车辆也要全面消杀,包括箱体内外及车轮等部位,做到不留任何死角。
糖酒集团新境界公司在收货环节,核验进口产品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消毒证明,“三证”缺一不可。在储运环节,进口产品进出库都要进行消杀,对运输车辆、库房、电梯、转运工具等也全方位消毒。公司内接触到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每日测温、查验随申码、详细登记人员信息,对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水产集团龙门公司的冷库,一个为高风险冷链食品整理出的800吨公共中转查验库已投入使用。每一辆进库货物车辆都须进行外表消毒,再开门对货物外箱进行消毒,等检测合格后才可将此批被检测的货物转入其他普通冷库,之后方可正常出库。
严控流通消杀不放过一块案板
批发市场也是疫情防控的一线战场。光明食品集团下属的水产集团、蔬菜集团,运营着东方国际水产中心、西郊国际、江杨市场和江杨水产四家主要批发市场。它们怎样防控疫情?
“把好‘大门关’‘冷库关’‘消毒关’,我们已配合相关部门在市场设立了联合专班,从源头防控高风险食品流入市场。”东方国际水产中心负责人表示,严格落实“一人、一证、二码、一承诺”,进入市场的人、货、车都要登记信息,出示产地证明、进境核酸检测报告及消杀证明。市场冷库全部采取预约制,设置专门卸货消毒区,所有新进货冻品须进过二次消毒后方可入库,入库后实行国产及进境货品分开存放。定期配合第三方抽样检测机构开展环境和样品的核酸检测工作,冷库从业人员每月做一次核酸检测。
蔬菜集团要求,下属批发市场中从事冷链食品的经营户,要及时完整地完成货物进销台账记录,需要拆封包装销售的,须对内包装进行消毒并出具有效证明。
人员管理方面,定期组织相关经营户、冷库管理员和市场管理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截至11月12日,已完成了上述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810余人次,均为阴性。
同时,根据冷链食品的储存、加工销售的环境情况,已增加经营区域冷库、加工区域通风设施等及其周边的清洗、消毒频次;同时对经营加工使用的各类器具也做好每日定时清洗、消毒,不放过一个角落、一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