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营造战力优势!盘点外军“新概念部队”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0-12-07

营造战力优势!盘点外军“新概念部队”

英军第77旅追求虚拟空间制胜权

美国陆军多域战概念示意图

美国陆军多域战概念部队演习

俄深水部队的“莫斯科州”号核潜艇

印军IBG部队指挥层级示意图

近年来,许多国家通过不断创新军事理论,用新的作战概念和作战理论引领军队建设,并据此打造出颠覆性的“新概念部队”。即便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外军“建新”步伐并未放缓,有的甚至还提速推进。

美国“多域战特遣队”

作战概念创新上,美军可谓走在世界前列,当特朗普政府发布2018年版《国防战略》,强调聚焦“大国竞争”后,美国陆军立即“量身定制”出“多域战”(MDO)概念,利用高速数据流等方式提供战场完全图景,与对手在陆、海、空、网等空间展开对抗。随着这一概念得到五角大楼认可并被写入美军联合作战纲要,美军着手成立“多域战”试验部队来验证完善理论。

2017年,美军以陆军第17野战炮兵旅为基础,整合电子战、网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力量组建第一支“多域战特遣队”(MDTF),多次参加跨区域演训,特别是2018年参加“环太平洋演习”,首次将“多域战”概念投入实战演练。演习期间,特遣队进行网络、通信和精确射击实验,综合运用远程火炮、空袭和岸基导弹击沉退役的“拉辛”号登陆舰,表现十分抢眼。现任美军印太司令汉斯维尔称,作为“游戏规则改变者”,该特遣队至少在10次兵棋推演中“力挽狂澜”。2019年,美国又着手以陆军第41野战炮兵旅为基础组建第二支“多域战特遣队”,下辖颇具神秘色彩的I2CEWS(情报、信息、网络、电子战、太空)支援营,不仅能收集来自卫星、无人机、侦察机等外部来源情报,还可在网络空间发起攻击。

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康维尔称,多域战部队“应在信息、情报、网络、电子战、太空等能力基础上,再整合远程精确打击火力”,为此美军在远程精确射击、下一代战车、士兵杀伤力等领域加大新武器研发。美军还计划在2024年为“多域战特遣队”部署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多功能移动地面站(TITAN),以便在几秒钟内共享目标数据,实现“发现即摧毁”。

英国“第77旅”

处于新冠疫情风暴中心的英国,为了抵御虚假信息破坏,不得不动用名为“第77旅”的特殊部队。英国国防参谋长卡特表示,社交媒体上遍布“可怕传闻”,如英军在伦敦游行、柠檬能杀死病毒、5G网络传播病毒等,甚至有钓鱼诈骗,第77旅“在抗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77旅”是根据英国“陆军2020”概念于2015年组建的,之所以用“第77旅”的番号,是为了纪念二战中战斗于缅甸敌后的传奇特战部队。第77旅下设国防文化专家组、特遣组、数字作战组、作战媒体和通信组、外联组和参谋组等6个任务组,编制约2000人,近半数为后备役,能娴熟使用社交媒体,具有相当新闻技能。他们专门研究“非致命”的心理战,并利用脸谱、推特、YouTube之类的产品“在信息时代作战”,包括制作视频音频内容、研究网民习惯和社交网站消息,并从大量社交网站媒体数据中创建“态度和情感意识”。

2020年1月,英军更新军事学说,强调利用社交媒体,通过“伪装、隐藏的信息”来误导对手。因此,第77旅实际是不折不扣的“网络水军”,由此也被冠以“推特突击队”的绰号。成立以来,该旅在社交网站上与恐怖分子“作战”,也曾多次对俄罗斯展开信息战,制造并散播对俄不利的假新闻,例如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神经毒剂”事件就有该部队的影子。《中东之眼》爆料,推特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编辑主管戈登·麦克米伦就是第77旅的后备役中尉军官。

俄罗斯“深水部队” 2018年,俄海军在独立第29潜艇旅基础上组建神秘的“深水部队”,直指未来作战的制信息权。该部队直接向俄国防部负责,装备多种小型核动力深水站,这些深水站实际是特种核潜艇,像最新的10831“洛沙里克”核动力深水站长约70米,排水量2100吨,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这些深水站兼具军民两用功能,一方面用于地质勘探、海底搜救,另一方面,这些深水站可通过操控潜艇的伸缩机械臂,将传感器放置在海底光缆上进行通信监听,甚至可以直接破坏光缆切断通信。目前全球海底光缆长达80万公里,承担了97%的通讯量,因此俄罗斯的这一能力对美国和其它北约国家而言极具“震慑力”和“杀伤力”,形成了有效的战略遏制。

该师还装备了多艘经过改造升级后作为运载工具的潜艇母舰,如前身是导弹核潜艇的BS-64“莫斯科州”号特种潜艇,将16个导弹舱改成实验舱,艇身后段的平坦甲板可用于运载深水站。另据塔斯社报道,2019年4月23日,特种核潜艇“别尔哥罗德”号下水,总统普京通过卫星直播观看下水仪式,该艇最初是巡航导弹核潜艇,后来艇体被加长至184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潜艇,排水量也增至3万吨,是深水站、无人潜航器等微型潜艇的最佳载具。“别尔哥罗德”还可作为“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载具,而且一次可携带6枚,该鱼雷最高时速可达60-70节,射程理论上不受限制,更可怕的是,它携带的200万吨当量核弹头足以蒸发港口内的海水,或引起高达500米的海啸摧毁沿岸城市,被冠以“末日武器”的名头。

日本“宇宙作战队”

今年5月18日,日本防卫省在航空自卫队府中基地成立“宇宙作战队”,宣告这个长期鼓吹“和平利用太空”的国家已不再受此约束,并强调太空安全须用“精兵”争夺。“宇宙作战队”现有规模为20人,到2023年扩大至100人,任务是监视人造卫星和太空垃圾。不过外界认为防卫省如此“大动干戈”,绝非“清理太空垃圾”这么简单。一直以来,日本在太空领域与美国关系紧密,前首相安倍晋三曾与美军首任太空司令雷蒙德商讨加强太空领域双边合作,此次组建“宇宙作战队”背后同样也有美国的“影子”,该部队操控的系统将与美方实现信息共享。

“宇宙作战队”首任指挥官是41岁的二等空佐(相当于中校)中山俊秀,他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称自小就对太空心驰神往,是不折不扣的“高达迷”。加上“宇宙作战队”这个极富“年代感”的名字,据日本TBS电视台报道,防卫省正在考虑制定针对UFO的作战计划,因此日本民众的想象被瞬间点燃,有的强烈要求参加“宇宙作战队”去驾驶“高达”,有的建议抓紧开建宇宙战舰,甚至还有人搬出“奥特曼”调侃。

印度“综合战斗群”

今年下半年,印度突然与多个邻国发生边境冲突,身为“主角”的印度陆军一再受挫,这刺激了它加快改革,尤其编练反应能灵敏的“综合战斗群”(IBG)。IBG概念源自2018年印度陆军司令部发起的“陆军全面重组计划”,因牵涉面广,还专门组建由四名中将牵头的调研小组,而打造IBG恰恰是计划的核心。

与印度陆军2004年提出的“冷启动学说”不同,IBG要求部队更加快速、灵活、高效。“冷启动”要求印军在72小时内对邻国有限目标实施越境打击,而IBG则要求部队出战转换时间缩短到12小时。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承认,印军哪怕是轻装的山地师也因规模过大,导致行动“如大象般笨重”,希望通过编练IBG,缩小规模、减少指挥层级,把1.5万人规模的师级部队简化为5000人左右的战斗群,有机嵌入不同兵种,外加陆军航空兵甚至空军等支援保障力量,可依据当面威胁、所处地形和主要任务灵活作战。

尽管组建IBG受到印度国内疫情影响,但纳拉万视察西南军区时表示,已有试验性IBG投入演习。印度《德干先驱报》称,印军东部军区掌握的第17军已在与邻国争议地区进行“雪山胜利演习”,动用IBG实施山地攻防。实际上,印军推进IBG建设的决心非常坚定,计划在2023年前组建十余个IBG。 梁君 孙文静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