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宝正面
大中通宝背面(小平光背)
洪武通宝正面
洪武通宝背面(十·一两)
◆严秀方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农民起义军,为了巩固政权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铸造了自己政权的钱币,但由于这些钱币的流通,在当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这些政权的存在为时短暂,以及这些钱币铸造数量不多等多种原因,这些起义军政权所铸的钱币,流传到后世者为数极少。
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激起了各族人民强烈反抗,在元朝末年(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领导农民起义,起义军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在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郭子兴死,朱元璋成为这支义军的领袖,接受小明王的官职,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在那建立了政权,于1361年至1364年铸造了“大中通宝”,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当十钱”五种,钱文都是楷书直读。
朱元璋利用当时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征战十余年,建立了大明政权。朱元璋称帝后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分为五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当十钱”,背面各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