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浅谈农民起义钱 陈望道办《太白》半月刊 青花瓷罐的故事 玉牛迎春看祥瑞 心中有“秤”做凡人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1-03-17

心中有“秤”做凡人

◆陆明华

孟子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我们家,知道孟子原话的人不多,但人人都懂得规矩,这规矩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心中有秤,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标杆,是指引后辈昂首向前的晨星。

父亲爱好收藏古秤,源于一次给我奶奶去中药店抓药。那天,当他走进古色古香的中药铺时,抓药师傅正用一杆小号的司马秤称量药材,那杆精巧的小秤顿时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喜爱无比,当场表示想要买下。药店的学徒对他说,若真想买的话,可以到专门卖小秤的地方去看看。从此,父亲开始对“度量衡”中的“衡”有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并把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花在了收藏老秤上面。他不仅知道了“戥秤”是一种迷你小秤,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药品等贵重物品,最大的单位是两,并且还知道了秦始皇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以及发明了秤的经济学家范蠡。

在父亲收藏的古秤里,有一杆清代古秤,体积较小,分量也轻,被盛装在一个精雕细琢的琴形木盒里,它的秤杆、秤砣、秤盘由全铜制成,杆径只有0.6厘米,长度也只有几十厘米,非常精巧。有一天,父亲给我介绍这杆古秤时说,这种带有秤、砣、杆的全铜小秤叫做司马秤,是古秤中很珍贵的一种,主要用来称黄金、药材等贵重物品。讲到高兴处,他还念了一句客家谚语:“司马秤,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

闲暇时,父亲总喜欢把这些杆秤拿出来,一件件仔细擦拭。把玩老杆秤,品味过往的岁月,这是父亲最大的乐趣。父亲说,杆秤是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做人就要像一杆秤,人有心,称有星,“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这也是他对我们兄弟的最大期望。

不久前,89岁高龄的爷爷去世。为爷爷料理完后事,父亲把一个很有些年头的木盒子交给我保存,说是爷爷留给我的“宝贝”,我知道,这是爷爷收藏了大半辈子的一杆司马秤。

细看这杆秤,秤杆由黑色的乌木制成,质坚如铁,杆上有一排致密且间隔有序的星眼;秤盘为黄铜制成,厚薄均匀,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然成为黑色,秤盘斜面上有4个小孔,用来结系绳纽;秤砣同样用黄铜制作,呈现出漂亮的花型,工艺精美。保存戥秤的盒子用红木制作,古朴典雅,带着天然的色泽和纹理。秤盘、秤砣和秤杆可以嵌入盒内的凹槽和沟槽,严丝合缝,显示了制秤匠人的精湛技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