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郊区新事 三月春耕图:“水中人参”移栽季 “小菌菇”开出“致富伞” 青浦练塘成功种出“菌中皇后” 春满古华园 “多肉达人”扎根崇明 立志培育出最靓“混血宝宝”
第11版:郊野大地 2021-03-19

“多肉达人”扎根崇明 立志培育出最靓“混血宝宝”

蔡丁华打理起多肉来,一蹲下去就是两三个小时 崇明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港沿镇齐成村的东升园艺基地内,有一位“多肉达人”叫蔡丁华,多年来,他一直在钻研如何培育多肉植物的“混血宝宝”。“说起多肉植物,大家的脑海中一般会浮现出肉嘟嘟的叶片、圆滚滚的外形,却不常有人知道不同的多肉可以杂交出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下一代。”蔡丁华说,经过一番尝试,他的“多肉花园”正越来越丰富。

2018年,蔡丁华开始尝试培育“混血”多肉品种,之后他一直在不断尝试培育市面上稀有的杂交品种。“一开始完全就是一个盲选的过程,需要从上百种父本和母本开始做尝试,经过杂交,培育出上千种不一样的下一代,然后再进行筛选,过程非常漫长也十分辛苦。有时候打理起多肉来,一蹲下去就是两三个小时,完全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出于热爱,蔡丁华一天花费在多肉上的时间有时长达八九个小时,从浇水、栽种到选种、培育,种植多肉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坚实。

后来有了一些经验以后,蔡丁华会先选出品相优异的父本和母本,再由它们结合形成不同的下一代,这时候“混血宝宝”的性状和形态相较之前已经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慢慢地,蔡丁华发现,“混血宝宝”的叶子形状遗传母本较多,而叶子纹路则是遗传父本较多。但即使找到了一些规律,由于土壤、光照、水分的条件差异,并非每一个“混血宝宝”都能长成颜值和品质俱佳的品种。

“你看这个多肉的窗面非常透亮,纹路也很特别,颜值和品质都很有潜力,我非常看好它。”蔡丁华拿出一盆新培育的多肉向记者介绍道,“这个已经是第三代的多肉了,一个周期就需要3到5年的时间,但它长成标准株还需要一段时间。”即使培育时间漫长,选种过程“百里挑一”,蔡丁华也从未想过放弃。

“多肉出锦”是多肉杂交过程中比较稀有的现象,出锦的多肉叶片颜色发生变化,如白、红、黄等颜色或者也有多肉一次性出现多种颜色,变得五彩斑斓,这样的多肉观赏性极强,受市场追捧,也是蔡丁华目前杂交培育的“重头戏”。

“出锦其实是一种多肉叶绿素缺失的表现,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叶绿素不足,使得多肉呈现出另一种美。”蔡丁华告诉记者,使用常规的父本和母本,培育出带锦多肉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如果用带锦的母本,概率可以提升到“百分之一”。

“苗圃里现在有几十棵带锦的多肉,带锦多肉的生长周期要比普通多肉慢两倍,对阳光的条件要求也比较特殊,需要精心呵护。”蔡丁华说,目前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带锦多肉上,看到有品质优秀的“锦”出现的时间,觉得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平时我们见到的多肉,一般都是小巧精致的,但在我国的传统审美里,大型植物往往会更气派,更具观赏价值。”蔡丁华目前种植的品种多为原生地在南非和美洲的多肉植物十二卷,原始种(自然界里的品种)株形小巧玲珑,细节各异;而现在流行的日本园艺种经人工繁殖后体型越来越大,但细节上却不够精致。

如何将大的外形和小的细节相结合,是蔡丁华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最早开始尝试杂交的品种里,已经有了几株有潜力的好苗子,性状比较细腻,个头长势也不错,但还没有到特别满意的程度,还要进一步观察和挖掘。”他也时常和其他多肉爱好者一起交流种植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摸索。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即将在崇明召开,蔡丁华说,作为一个新崇明人,他希望可以成为崇明的名片,用更多的新品种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多肉花园”。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朱怡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