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颛桥百姓演绎《老街》蝶变 身边旧改故事庆建党百年 旧资料背后的老党员故事
第4版:要闻 2021-03-19

颛桥百姓演绎《老街》蝶变 身边旧改故事庆建党百年

暴雨声中,老街房屋漏雨严重,阿婆却担心房屋被拆,坚决不肯撤离;“半路夫妻”周家爷叔和老伴杨阿姨相濡以沫地过了大半辈子,谁知到了房子分配时,杨阿姨发现老伴瞒着她做了手脚……发生在颛桥老街旧改中的故事,如今搬上舞台。3月18日晚,根据闵行区颛桥老街旧区改造创作的话剧《老街》在上海城市剧院演出(见图),30多位颛桥“草根明星”登台演绎老街蝶变的故事,以旧改故事重温为民初心,庆祝建党百年。

讲的就是身边事

建于二十世纪初的颛桥老街房屋年久失修,同时还面临环境脏乱差、防汛压力大、社会治理难等一系列问题,给居住在此的千余户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18年9月,闵行区颛桥镇将老街改造作为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颛桥老街已完成两轮征询、协议生效、房屋搬迁、现房入户等各项工作,征收签约率达到100%。

签约率从零到100%,原创话剧《老街》讲述了旧改进程中的期待、纷争、离别与欢喜。吕凉戏剧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总监、本剧导演童凌说,话剧《老街》通过百姓视角,讲述了以周、成、李、韩等几个家庭为代表的老街百姓,在亲情和利益面前的抉择变迁,同时,通过刻画童主任、成大志、萧玉琪等人物,向观众展示了基层党员干部及法律工作人员,与老街百姓一道克服重重困难,以真心换真心的感人事迹。“将老街旧改中鲜活的场景搬到舞台上,让老百姓演自己的生活故事,才真实,观众才爱看。”她说。

演员就是本地人

此次话剧《老街》绝大多数的演员是颛桥“百姓剧社”的学员,他们都是居住、工作、学习在颛桥的业余表演爱好者,其中最年幼的只有5岁,最年长的已经70岁。“鸡毛菜便宜了,新鲜带鱼要吗?”卖菜吴大叔的扮演者是颛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翁伟超,他就出生在颛桥老街,“我家就住在电影院附近,那个布景一出来,就感到特别亲切。拎马桶、倒痰盂,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我算本色出演,别有滋味。”翁伟超说。翁伟超的老房子只有20多平方米,新房有71平方米,虽然还没拿到新房,但他知道新房又大又宽敞,还带电梯,心里充满期待。

旧改惠及3000户居民

据闵行区相关部门介绍,从2019年开始,闵行区推进15个老街共26个片区的改造。这其中,既有颛桥老街翻新重建的,也有重点聚焦“房屋质量、卫生设施、消防安全、内涝”四类保基本改造,惠及的老百姓超过3000户。作为闵行区单体体量最大的旧区改造项目,话剧《老街》的原型——颛桥老街的变迁故事正是全区旧改的缩影,此次通过话剧形式加以呈现,不仅讲述了百姓与老街再见、圆梦搬新居、奔向红火好日子的民生故事,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推进城市更新、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更展现出新时代闵行加快城市发展,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奋斗目标与发展征程。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