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过吴王堤(外一首) 红旗飘扬绮云阁 (纸本水墨) 从淮海路到十六铺码头 毛泽民秘闯上海滩 犹忆江南桂花时 铭记一生的拥抱
第18版:夜光杯 2021-05-27

犹忆江南桂花时

武夫安

我走进江南水乡的小院的时候,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

院墙角上长一棵桂花树,从我进入院子开始,覆盖了我的嗅觉,继而掠夺到了我的视野,细小的花瓣挂满了树枝。我在这座小院住了10天时间,桂花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色彩和味道。

院子是个仿古的四合院,白墙黑瓦,檐廊迂回,花香伴着鸟鸣,很难想象把繁华热闹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与安宁静寂的小院联系在一起。这里就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位于崇明区绿华镇的农村题材写作基地。茶余饭后,我常常和同来的文友,在院子里闻着淡淡花香散步、聊天,话题随着花香,不知不觉,桂花树的影子在白色的墙上移来移去。

徐大隆就是上海作家协会负责接待我们的老编辑,他原来在《上海文学》做编辑,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是依然还在为作家协会的事情忙碌。

闲暇之余,我经常和大隆兄走出院子,到附近散步。在我们居住的院子的对面住着一户人家。此人姓宋,今年60多岁早年间从上海搬到此地居住,看到我们走来,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作客,参观他们的橘园,品尝他家的橘子。院子里不但种上了橘子、无花果,还种了各种各样的花木,比如桂花。说到桂花大隆兄讲了一段他与桂花的故事,当年单位给他分了一套房子,尽管仅仅只有17平方米。那是一座三层小楼,有一个一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尽管小,也是楼里居民休闲、聊天的好地方,大隆兄便在天井的一角挖了一个坑栽上了一棵桂花树。随着岁月的更迭,桂花树生根发芽,渐渐长大,每年到秋天桂花树香气四溢覆盖了整个弄堂,邻居们在花香里品茗、聊天儿,人闲桂花落,从春天发芽、夏天绿荫匝地。到秋天花落,每一个细节和过程都成了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年,楼上的一家邻居装修,装修工不小心将装满涂料的桶打翻,白色的涂料,从楼上的窗口斜喷而下,不偏不倚,把楼下的桂花树粉刷了一遍。这个意外给生长多年的桂花树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不久,桂花树先是叶子枯黄,继而落叶干枯……

最初,这棵桂花树的干枯,并没有引起这个小院多少人的注意,到了次年的秋天,小院的居民才感觉到院子里少了桂花香,没了桂花香,整个小院像丢失了一个季节,一样的秋天去哪儿了?

后来,徐大隆搬离小院居住,但是心里还是一再惦记着桂花树的事。

我们在老宋家院子聊天时得知老宋家有栽培了多年的桂花树苗,苗大龙兄本来多笑容的脸上绽开了一朵一朵的桂花一样的笑容。于是商量购买,憨厚朴实的老宋却说你们返程时送你一棵就是,说什么买呢。

临近返程的头天下午,老宋就把桂花树根连同裹着的一大坨泥土很认真地挖了出来,然后用草绳把桂花树的根部的泥土,花式捆绑起来,生怕根部的泥土会松散开来,其实树和人一样,故土难离。民谚说,人挪活,树挪死。其实一棵树的恋土的情节比一个人对故土的依恋更要强烈得多。一个人换了环境生存,天时地利人和的话,发展前景,有可能更好。

告别老宋,大龙兄将买树的钱交给了老宋,老宋却一再推托。回到城里,徐大隆当天就和几个文友闫平,朱劲南等一起,把这棵树栽到了院子里。关于桂花树的话题又开始在院子里飘香。

桂花和诗是永远分不开的话题,徐大隆是个把桂花和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早在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部署各省市区作家协会之间相互结对子帮扶活动,上海作家协会和新疆作家协会就结上了对子,新疆作家协会就成了上海作家协会对口帮扶的对象,截至2020年,上海作家协会先后为新疆作家成功举办了9期作家培训班,来自新疆的各族各民族作家在上海参加了“新疆作家创意写作培训班”。年年桂花开,年年新疆作家来。一批批新疆作家在成长,有的在文坛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唯一不变的是作家培训班的辅导员是徐大隆,徐大隆人虽然退休了,可是岗位没有退休。作家学员年年是新面孔,接着新面孔变成了熟面孔,这些年培养的作家遍布天山南北,像上海小院里的桂花年年飘香在天山南北广袤的绿洲之上。

上海作家协会文化润疆的努力已经在新疆大地上挥毫泼墨近10年了,徐大隆就是磨墨的人之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