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还有一个月左右,暑假就将来临,“孩子假期去哪儿”又成为困扰双职工家庭的一大难题——把孩子留在家里,一则没有老人帮忙,担心看护问题;二则又怕他们沉溺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想把孩子送去暑托,却又不知哪儿“靠谱”。
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正在为“神兽何处去”而奔波,马不停蹄地考察着各类暑托班、夏令营,但考察完更愁了:公益性的暑托办班点名额有限,有时候“一座难抢”,机构的暑假班要么让人不放心,要么收费惊人,让家长左右为难。
其实,上海已经连续多年把举办爱心暑托班列入了市政府实事项目中。今年年初,2021年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就明确提到要为小学生继续开设爱心暑托班。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这个暑假全市近500个授课点会继续保持对全市所有街镇的全覆盖,保持暑期时段的全覆盖。然而,受场地和人员限制,公益暑托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公益暑托只能有限配置给确实有照看孩子困难的家庭,因此也会出现“一座难求”的情况。
在我看来,暑托也不能全靠政府托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切实解决市民诉求,或许才是破解问题的好办法。
其实,家长们对“暑托”的关注如此之高,还有安全托管顾虑和多元育儿需求之间的“博弈”,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各类机构暑托反而更为火爆的原因之一。在巨大的需求下,职能部门也该有所作为。一方面,不妨为愿意加入公益暑托的举办方松绑,提供包括场地租赁、税收的优惠,管理和教学人员的支援,鼓励其自主开发课程,为百姓提供丰富多元的暑托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对营利性的暑托机构加强监管,市场化运营固然是由市场说了算,但也不能让它成为“自由市场”,时刻需要紧绷“安全防范”的弦,涉及青少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规定的必须严格执行。
“孩子暑假去哪儿”的问题看似家庭小烦恼,实则社会大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多方协作才能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暑假,切实解决家长们的育儿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