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五位导演入选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 主旋律如何走进观众心里 越了解敬佩  越走近敬仰
第6版:文体汇 2021-06-13
《1921》“一大代表”,“回到”党的诞生地

越了解敬佩 越走近敬仰

《1921》主创昨天在一大纪念馆重温“开天辟地”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纪念馆,昨天来了一群特别的年轻人。他们白衬衣搭配牛仔裤,哪怕戴着口罩,依旧难挡昂扬的少年气;他们是青年演员袁文康、王仁君、窦骁、刘家祎、张超、胡先煦。

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1921》,作为开幕影片,刚刚亮相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赢得观众掌声,收获专家好评。在影片中,六位青年演员所饰演的,正是那些百年前聚集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年轻人。

致敬

如织的人群中,几位青年演员很好辨认,他们意气风发的模样颇有着历史人物当年的神韵。走到13名“一大”代表的青铜塑像前,几位演员也很快辨认出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们久久地伫立、凝视。跨越百年时间,演员与自己饰演的人物,站在同一片热土上,历史与当下,光影和真实,在这一刻重合了。

“越是了解,越是敬佩,越是走近,越是敬仰。”在《1921》中再度饰演青年毛泽东的王仁君说。他站在毛主席塑像面前,深深鞠躬,停留许久。王仁君是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继影片去年7月1日在“一大”会址开机后,重回党的诞生地,他难掩激动:“当年,一批年轻人从五湖四海来到上海,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把当年那批年轻人的拼搏精神、首创精神、奉献精神传递给当下的观众,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能参与到这样的主旋律影片创作中,作为党员,我感到自豪。”胸前的党徽,在这一刻,特别鲜亮。

震撼

“真的和袁文康很像”,走到李汉俊的照片前,《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忍不住感叹。李汉俊是演员袁文康在影片中饰演的角色,为了更好进入人物内心,《1921》的演员在进组前阅读了大量人物传记和历史资料。有一次拍摄时,郑大圣问袁文康,“你是哪天生日?”“7月23日。” 1921年的7月23日,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日子。

今年1月袁文康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昨天走入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那一刻,预备党员袁文康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我都要经过兴业路。今天看到这么多人来参观、学习党史,让我非常震撼。现代的技术手段让我们能够立体地回顾这段历史。”

吻合

展厅中,一座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主城区为基底的“光荣之城”(多媒体数字沙盘),让几位青年演员停住了脚步。一大纪念馆、博文女校、巡捕房、树德里、外白渡桥……这些影片中的重要场景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都清晰呈现在沙盘上。“听讲解员说,从巡捕房到达开会地点的路程大约6分钟,这和我们电影里的展现是吻合的。”王仁君说。

“参观过程我看到的3D影像,和片中情节十分吻合。”饰演王尽美的“00后”演员刘家祎说这让他对影片又添了几分信心,“希望这部电影能传递给像我一样大的青年人,真正的青春力量。”

传承

“要想传承,先要传播。”参观结束后,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在一大纪念馆原址树德里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地方,为影片《1921》主创解读文艺作品传承建党初心的使命担当。他说,历史应该被铭记,先辈的精神值得被传承,“不论电影还是展览馆,目的都是为了让历史广而告之,让革命的精神代代传承。”如何讲好主旋律故事,是《1921》剧组与一大纪念馆共同面对的考验。

虽然时间已过百年,但全息影像、3D模型、真实史料,沉浸式的全新纪念馆将《1921》里的“一大代表”和所有参观者都拉回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置身其中就仿佛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1921年。“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有一部作品像《红岩》讲述江姐的故事一样,讲述‘一大’真实的历史,讲述当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故事,能把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理想的故事转化为可视的作品,展现给当代人,并且与这个时代共同流淌下去。”薛峰说,《1921》就是这么一部作品,不论是哪一代的一大守护者,都期望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