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画面 上海航天 供图
2021年,是载人航天的“超级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的“第一块积木”天和核心舱顺利就位;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并实现与核心舱的满分对接;今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完成与核心舱的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顺利进驻核心舱。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国载人航天领域已经圆满实施了三次重大发射任务,达到了前五年的发射任务量总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神舟十二号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等研制任务。八院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系统副总指挥顾侧峰告诉记者,当前,飞船研制、发射、飞控任务接续实施,交叉并行,实施密度之高前所未有。这对上海航天的研制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探索高效率组批投产
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飞船型号的研制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先后突破了从无人到有人,从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从短期在轨试验到中期驻留停靠的关键技术攻关,一艘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船早已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闪亮名片。从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十一号完成中期在轨驻留,13年间,神舟飞船平均两年就会搭载一批航天员圆梦太空。
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介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全面展开,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建造期间,将陆续发射4艘载人飞船往返天地,执行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与建造任务;后续空间站建成后,每年将会有多艘飞船往返运送航天员进入空间站,进行长期有人照料运营。飞船任务环环相扣,任何一艘飞船都不容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这对飞船产品的高质量生产、高效率交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记者从八院飞船项目办获悉,为顺利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建造任务,八院积极探索飞船组批投产的高效率研制模式,通过产品定型、一次投产分批交付、严格质量控制等方式,力争实现空间站建造和运营阶段飞船产品组批研制“好、快、省”的目标。
打造一艘“标准化飞船”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小到一个器件,大到整船试验,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流程的更改都要慎之又慎。以飞船型号八院产品来说,抓总研制的产品涉及到72台/套,如何保证各阶段的产品质量,是进行大批量投产工作的关键。
为此,八院飞船项目办在2016年开始制定大纲和流程,提前识别出飞船各研制阶段的上百个风险点并严格把控;在生产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强制检验点、关键检验点检查管控,确保“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产品验收时,除了对产品实物进行细致检查外,还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文件资料一一核查。以飞船推进舱舱体结构的验收工作来说,“我们会对每个舱体的外观、多余物以及其他影响性能的关键环节检查确认,比如逐个确认整个舱体共计近700螺钉的拧紧力矩和防松,确保每一个产品不带隐患上天。”推进舱结构主任设计师欧红旗介绍说。
制定30余项故障预案
按照任务计划,此次航天员将在“太空之家”驻留三个月。而之前,神舟飞船执行任务最长时间为30天。“无论是三个月,还是后续更长的六个月,对电源分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应急处置即故障预案的准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说,“针对飞船飞行入轨初期到运行到返回的全流程,我们制定了30余项故障预案,并开展了故障演练。”
三个月,或是后续的六个月在轨驻留,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对人员本就不充裕的电源分系统研制团队来说,怎样保证每年多艘船的滚动生产测试、发射场试验、飞行控制正常健康的运转?为了保障航天员安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必须24小时监控电源分系统性能数据;在发射基地,作为应急救援待命飞船的神舟十三号定期巡检也正同步开展;同一时间,神舟飞船后续型号在北京的整船综合测试、电源分系统单机产品在上海的研制生产也在有序推进着。困难,对这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来说从不是问题,忙而不乱,他们有条不紊地统筹兼顾好型号的需求。
本报记者 叶薇 通讯员 李同 缪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