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数字赋能城市家园  智慧生活满满“心”意
第8/9版:新民印象/目击 2021-07-15

数字赋能城市家园 智慧生活满满“心”意

五育融合空间 上海首个用设计人类学思维创设的五育融合慧读创新空间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该空间融合了传统技艺、未来智算和前沿创意等全新理念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云手环 卢湾一中心小学体育老师通过学生的云手环,在电脑终端实时了解学生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让体育课既有成效又保障学生的安全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远程会诊 瑞金医院“未来医院”开创了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医疗创新发展新局面。医生正与南翔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无人早餐车 张江人工智能岛园区内的无人早餐车前,顾客正在使用手机扫码购买热气腾腾的早餐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数字”学生 课堂上,“数字”学生用户画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抽象出每个学生的信息全貌,构建出“数字”学生,供老师参考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AI步道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有一段AI步道,居民只需通过预先人脸录入,便可获取实时运动数据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智能养老 家住静安寺街道愚谷村的90岁老人秦秀珍在示范使用“一键通”,电话上面的四个按钮分别是报平安、紧急求助、亲子电话以及服务热线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一键叫车 九江路的“一键叫车”扬招点旁,乘客在扬招杆按下按钮后,半径2公里内,安装了“申程出行”App的出租车司机都会收到提示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无感支付 金山万达的地下停车库,“无感支付”让车辆快速通行,缓解出库支付造成的拥堵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记者 肖茜颖 叶 薇

家门口的智慧养老服务圈,将实现对老人的衣、食、住、行全场景智能化管理;集纳多个智能应用场景的“海纳小镇”未来城市风貌设计设想也于近日披露。一个更聪明、更温情的数字城市触手可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海正面向社区打造5大场景、12大类数字家园生活场景,推动社区数字化转型,为城市里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美好数字家园”。

今年上海将重点推进11项数字生活标杆应用,首批医疗、为老服务、酒店、交通出行四个专班的6个场景正加快建设。

与学生共创智慧空间

搭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主攻“读心术”。“人机协同”的课堂大数据分析,让每名学生的兴趣点和困惑点都能实时汇总给教师。全校1300多个学生都有“数字画像”,教师则根据终端反馈的信息实施更细致的个性化指导。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全新打造“慧聚C立方”。这里并非普通的资料室和图书馆,而是通过媒介、视域、学科等融合,涵盖阅读、实验室创造、课程研究、校外调查、非遗传承、历史学习等多功能。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钱文华近日介绍,不少设计是由设计师和师生共同完成的,如许多课程模块物料,就是来自于创客实验室的融合课程项目,所以该空间还将和学子一起“成长”。

“无感支付”场景越来越多

曹杨新村街道的老龄化程度颇高。为了方便老人出行,“智慧一键叫车屏”陆续安装到社区:老人通过人脸识别便能发出叫车需求;设备支持自动定位,乘客无需输入起终点信息,方便老人;支持现金、交通卡等传统支付方式。

停车“无感支付”大大方便了“有车一族”。最近频频逛金山万达广场的林女士称,爱上了“无感支付”,再也不用为了付停车费排长队了!她边说边示范着:扫车库内的二维码,进入“智慧停车”页面,绑定车牌后即可离场。

智慧医疗守护就医全程

常去瑞金医院就医的张先生发现,通过智能手机“精准预约”之后排队时间缩短。而从他走进医院起,智慧医疗服务便一路守护。“智能预问诊”场景中,有255个专科知识库,覆盖80%临床科室,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智能专科预问诊服务。医生原先输入一份病史约5分钟,有了“智能预问诊”的病史信息以后,缩短到1.5分钟。就在医生诊室里嘀一声扫码后,老张完成了“诊间支付”。老张直呼:“看病高效,心情好了。”

数字化养老很暖心

宝山区高境镇拓展“党建+智慧养老”新模式。基层党员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开展巡访、送医、陪伴等党员志愿服务。同时,高境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改造,安装门磁感应、跌倒监测、睡眠监测仪等,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构建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响应机制。此外,正在规划的“为老服务一条街”将实现对老人的衣、食、住、行的全场景智能化管理,将老人的朋友圈和生活圈融为一体……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