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薇)昨天,《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文发布。“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着力构建以“一核、两带、三极、多片区”为主体的服务业空间格局,创建25个以上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说,“十三五”以来,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持续巩固,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3.1%。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服务功能强辐射、服务环节高增值、服务内容高品质,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和产业跨界深度融合的“一强、两高、两融合”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7%左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创建25个以上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等。
规划提出,要围绕“三大导向”发展“三大板块”,即城市能级导向的功能性服务业板块、价值增值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板块、消费升级导向的生活性服务业板块。规划共提出11个类别、涉及29个服务业重点领域。同时,针对最能体现上海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五型经济特征、未来发展潜力、“上海服务”品牌效应的重要内容,梳理形成了11个专项行动作为规划专栏。
按照“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城市功能优化和空间布局规划导向,坚持中心城区服务业提能级、强密度,郊区服务业显特色、促转型的基本思路,“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以“一核、两带、三极、多片区”为主体的服务业空间格局。
“一核”强化能级提升:中央活动区(CAZ)突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街区经济,引导中心城市核心功能集聚,形成高端服务要素高密度聚集的全球城市24小时服务活力核心。“两带”聚焦辐射带动:南北向打造黄浦江两岸服务业活力滨江带,东西向打造以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带。“三极”强化战略引领:强化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国家战略承载区域的发展引擎作用,打造“十四五”服务业开放创新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多片区”打造特色服务:推动五个新城生产性服务业特色化发展,增强新城生活性服务业综合配套功能,打造未来上海服务经济重要活力承载区;创建25个以上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服务经济发展新高地;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临空经济示范区、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