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剧照
青年毛泽东
青年周恩来
少年邓小平
油画《曙光》
◆俞亮鑫
100年前的7月23日,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走进了法租界贝勒路上的树德里3号,出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电影《192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段历史。100年前,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组成的政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仅用了28年,就带领一个古老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正值青春岁月
电影《1921》突出了中共一大是一场年轻人的会议,青春色彩浓郁。正如导演黄建新所言,如果不是何叔衡、董必武的年龄把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拉了上去,其他代表的平均年龄甚至只有23岁。这样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只用了28年,就改变了几千年国度的属性,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力量!
正值青春岁月,代表们为避人耳目,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住进了博文女校。他们就像一批年轻大学生来大上海旅游,年长的何叔衡、董必武就像是给学生们带队的老师。年龄最小的代表是刘仁静,只有19岁。五四运动爆发,还是北京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刘仁静就积极参与,当游行队伍来到大门紧锁的曹汝霖家门,瘦小青涩的他一马当先从窗户跳进曹宅,为大家打开曹宅大门。在中共一大上,他激烈辩论,锐气十足。
毛泽东此时正巧28岁。他与杨开慧新婚才半年,就离家来沪参加中共一大。这一年,是毛泽东人生至关重要的一年。28岁的他走进了树德里,这一步,影响了他一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之前,毛泽东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1917年,24岁的他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署名为“二十八画生”。原来,毛泽东三个字的笔画是28画,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岁。
1920年秋,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来到新渔阳里接受赴俄前的培训时,年龄分别为22岁、16岁、18岁、17岁。
1920年前后,一批进步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22岁,赵世炎、陈毅、聂荣臻、李富春、蔡畅等都不到20岁,邓小平更小,才16岁。他们在100年前,就像是今天的90后、00后的青年人。由于年轻,他们更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赴法前,周恩来已是天津学生界的主要领导人。在欧洲,他边工作、学习,边深入了解欧洲情况,以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足迹遍及巴黎、伦敦和柏林等地。1921年,他通过反复比较后确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毅然加入了党在巴黎的早期组织。
少年邓小平在巴黎先入团,后入党,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才18岁。后来,邓小平在周恩来总负责的进步刊物《赤光》中主刻蜡版和油印,手上及脸部常沾上油墨,被大家戏称为“油印博士”。邓小平和周恩来由于经常工作到深夜,就在编辑部小房间里打地铺,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了革命理想。
勇立时代潮头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他希望用科学与民主来造就一代新青年,并提出了新青年的六个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中国青年》主编恽代英说:“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但是我们常听见青年界的呼喊,常看见青年界的活动,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惟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
可见,党的初创时期很重视青年。青年没有旧思想、旧习惯的条条框框,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是一种改天换地、革新社会的“伟大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由许多热血进步青年组成的革命政党。当时的《新青年》《中国青年》等杂志吸引了众多追求进步的年轻人。陈独秀让最年轻的党员俞秀松去新渔阳里建立青年团时,他只有21岁。
在建党时,《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29岁的陈望道秘密回到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翻译《共产党宣言》。他把粽子蘸着墨汁吃却浑然不觉,还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成了真理传播史上的一段佳话。
实际上,不仅是当年参与建党的早期共产党人都很年轻,连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也很年轻。这本影响世界历史的醒世巨作发表于1848年2月。在他俩写作的1847年,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两位德国大胡子当年也是青春勃发、一脸朝气。他俩当时平均年龄也只有28岁。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此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他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八一南昌起义,勇敢地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那时,他只有29岁。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才34岁。邓小平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时只有25岁。
为了民族前途,为了国家命运,许多年轻人勇挑重担,站在了时代潮流的最前沿。这一代青年人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前赴后继,不畏牺牲,一往无前,追求光明,才在中国大地上开创了历史,建立了伟业。
致敬奋斗历程
为了新中国,许多热血青年、优秀党员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一大代表中,就有李汉俊、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英勇牺牲。邓恩铭慷慨就义时,年仅30岁。
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和26岁。《觉醒年代》中陈乔年牺牲前说的那句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让许多观众为之泪目。如今,陈延年、陈乔年墓前摆满了鲜花和手写信。
瞿秋白是中共的早期领导人,他在北京读书,参加五四运动时才20岁。1921年秋,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办了中国班,22岁的瞿秋白就担任了翻译和助教,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萧劲光等。他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28岁的他接替了陈独秀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1935年瞿秋白被捕,他用俄语唱着《国际歌》《红军歌》走向刑场,神态自若,视死如归。瞿秋白留下最后一句话正气凛然:“此地正好,开枪吧!”遂饮弹洒血,壮烈牺牲,时年36岁。
蔡和森和向警予是1919年12月一起从上海坐轮船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的。那一年,他俩均24岁。漫长的海上航行,35天的朝夕相伴,爱情火花绽放了。3个月后,他俩在法国蒙达尼一间木板平房举行了简单婚礼。他们捧着一本《资本论》,留下了珍贵合影。1921年底,蔡和森、向警予先后回国,成为党内最早的一对革命伉俪。在党的二大上,他俩双双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28年3月,因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敌人对她严刑逼供,但她坚强不屈,严守秘密。5月1日,向警予英勇地走向刑场,昂首阔步,视死如归,沿途还坚持演讲。为了堵住她的声音,敌人向她嘴里硬塞石沙,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向警予就义时才33岁。蔡和森闻讯后,悲痛地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三年后,蔡和森在广州就义,年仅36岁。
红军伟大的长征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留给我们最可富贵的财富。但你知道吗?在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作过统计,他认为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
在红军中,也启用许多年轻人担任了高级将领。邓小平任红七军政委时,25岁。王稼祥出任中革军委副主席时,也是25岁。杨尚昆任红三军团政委时,27岁。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时,22岁。萧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时,17岁。徐向前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时,也只有30岁。就是这么一支年轻的队伍,组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滚滚铁流。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军……
正是许多革命者、年轻战士的流血牺牲,奋斗不息,才换来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54尊礼炮齐鸣28响,就是致敬1921年至1949年这28年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