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春红
每天一早,入口处的排队人群中,总能见到一位年近花甲的小个子先生,头戴一顶米色鸭舌帽,手拎一个红色保温袋,娴熟地接受测温“安检”,然后精神抖擞地快步乘电梯到三楼病房区。
每次巡视病房,我总看见他的身影,他说话的声音爽朗、清脆,看到我,总是特意起身和我打招呼,还不忘带一句“谢谢”。于是,我也习惯性地回应:“郦先生侬好!又来看你父亲了?”这个时候,郦先生的父亲也会眯起眼冲我笑。因为中风导致失语,老郦只能用微微点头向任何人示意。儿子郦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像极了刚入院时他的父亲。
听郦先生讲他父亲的故事,充满了爷爷奶奶辈那个特殊年代的坎坷和艰辛。儿子眼里的父亲,热情厚道,为人乐观,退休前在市中心经营一家饮食店,生意虽红火,但是,在那个动荡年代,却遭遇了家庭变故,又积劳成疾,六年前一次突发的脑出血继发癫痫,彻底把老郦先生击倒了。当时一家三级医院的医生已“宣判”:你父亲已86岁高龄,这样的情况一般也就三个月。“当时我听得都蒙了,但是,我就是不信命!”郦先生的面部表情居然是那么的倔强。
三个月来,他天天跑医院,陪着父亲拉家常,和医生护士交朋友,一起探讨他父亲康复训练的时机和方法,每天坚持让父亲被动训练,终于挺过了第一个月的危险期。后又幸运地经历了两个月的早期康复,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因为急性出血量大,老郦遗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但和其他社区老人一样,他却是幸运的,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依靠;加上他唯一的“孝子”郦先生天天来探视,即使特殊时期病房实行封闭管理,“Pad视屏探视”也让父子俩实现了“天天见面”。后来,连护理老郦先生的高阿姨看到我,也会指着床头柜上一字排开的保鲜餐盒,“啧啧”称赞这位儿子,还羞赧地悄悄告诉我:“老郦的儿子每天都会额外给我准备一份可口的菜肴,真是沾了老人的口福。”她边吃边轻声地说:“这烧菜手艺还真不错哎。”我看着两荤一素一汤的餐盒,从色泽、配菜和营养都看得出这位郦先生精到的烹艺,或许是传承了他父亲当年的真传?我心里的佩服油然而生……
每天探视病房里的耄耋老者,总觉得生命和死亡似乎是一墙之隔的邻居,而我们一直都以仁心去努力改变他们的生命品质。医学虽不是万能的,也并不全然是为了延长生命,而医者的宽慰和亲情的呵护,却能让生命获得更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