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北方楼兰”开阳堡身世神秘 陕西灵官峡“五色枫”迷人 内蒙古室韦小镇异域风情浓 锦里古街浓缩巴蜀风情 复兴中路静静讲述沧桑巨变
第23版:新民旅游 2021-09-28

复兴中路静静讲述沧桑巨变

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的复兴中路,全长3494米,区域内历史建筑群保留完整,散落着不少红色遗址,漫步其间犹如穿越百年历史。

■上海大戏院旧址 地址:复兴中路1186号

上海大戏院始建于1942年,1943年正式营业。1943年,上海大戏院上演曹禺的话剧《原野》,演出后好评如潮。1944年演完话剧《陈白露》《正在想》后,戏院停演话剧,开始放映电影。1956年,戏院更名为上海电影院。此后几十年,上海电影院经历几番浮沉,由盛转衰。2011年,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停业整顿。2017年,上海大戏院完成重建,并以一出开幕大戏《原野》向经典致敬。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旧址 地址:复兴中路1195号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旧址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市区分部,院内的主体建筑是建于1908至1916年间的学校图书馆大楼。这座大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三面围合状,中部入口拱券门廊以塔司干式柱支撑,二层为弧形倒角阳台。阳台上端有假三层阁楼,外呈弧形,作为装饰。

1945年,旧址转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1958年改名为“上海动力机械专科学校”,1983年改设“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96年与上海机械学院(在原沪江大学旧址)合并为上海理工大学。

■桃源邨 地址:复兴中路1295弄

桃源邨为联排的新式里弄住宅,建于1936年,砖木三层坡顶,共83幢房(门号)。其中,桃源邨8号是黄埔革命同学会旧址。黄埔革命同学会于1930年11月成立,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分会或支部。黄埔革命同学会先后从国民党军队中吸收、联系了黄埔学生6000余人,削弱了蒋介石对黄埔学生的控制。1931年,桃源邨8号黄埔革命同学会总会遭查抄,同学会成员近20余人被逮捕,总会机关被破坏,组织不复存在。

■伊丽莎白公寓 地址:复兴中路1327号

伊丽莎白公寓建于1930年,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共五层,呈对称布局,一梯三户。每户均有厚重的木门,带有门牌号的铁花小窗是简洁的装饰艺术风格。主楼梯间在外立面的形式以及材质处理上更明显地呈现出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也成为建筑沿街立面的形式中心。公寓其他立面比较简练,南立面的东西转角看似不经意的装饰,其实也是装饰艺术风格与流线型风格最典型的形式语言。

■黑石公寓 地址:复兴中路1331号

建于1924年的黑石公寓是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原设计图为5层,现为6层。建筑坐北朝南,以中间的门为轴线,沿街北立面左右对称。底层建有宽敞门廊,由简化的科林斯双柱支撑,并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主入口开敞门廊上为露台,形状由正弯及反弯三段弧线组成,立面中部墙体采用弧线形,加之屋顶中部弧形山墙及装饰,具有巴洛克风格。黑石公寓的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2020年,96岁的黑石公寓底楼空间以城市文化客厅的崭新面貌,重新走入人们视野。

■克莱门公寓 地址:复兴中路1363弄

建造于1929年的克莱门公寓,是一个典型的法式公寓里弄,由5幢相同的公寓楼组成,每幢楼的平面呈品字形,含有大小不一的居住单元。屋面为红色机制瓦,南立面为跌檐式山墙,外墙面以水泥拉毛粉刷,局部以清水红砖饰面,红砖的砌法十分考究,极富装饰性。楼内的装修,如楼梯栏杆、门扇等,具有现代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

1936年,上海第一家室内旱冰场在克莱门公寓诞生。1941年,克莱门公寓又变身为“辣斐剧场”,是“上海剧艺社”的常驻演出地。20世纪中叶,公寓的餐厅曾经改为东华书场,客房则改为居民住宅。近年来,经过整改、修缮,克莱门公寓已经焕然一新。文 沈琦华 图 唐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