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雷
全运会落幕,但全民运动的大幕正在拉开。这届体育盛会,产生破世界纪录和全国纪录的多项佳绩,见证一人夺6金的赛场奇迹,但让人更投入其中的,是越来越多近在身边的冠军和奖牌。
西安全运会举行前后,正逢国家推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举国战略,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多个维度做了顶层设计,因此在多个项目上,学生运动员大展风采,连创佳绩。比如跑进女子800米决赛的合肥十一中“体育委员”桂如意,代表湖南出战U 19女篮比赛的长沙礼雅中学女篮队,更有在岩壁上轻盈摘冠的上海中学生杨立豪……这些朝气蓬勃的身影,代表着中国体育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代表着非单一体制、多渠道育才的成功探索。
以上海为例,在专业体制外,体育俱乐部和学校体教融合的模式,成为运动员和项目共同成长的另两股重要推力。本届全运会在项目设置上对标巴黎奥运会,霹雳舞、攀岩、滑板、小轮车等均展开全面竞争,也因此收获颇丰。不少从俱乐部从学校脱颖而出的年轻选手站上领奖台,带动更多同龄人参与进来。
王文禄代表上海赢得全运会第一个霹雳舞男子冠军,他的备战就得到虹口区街舞社团的帮助。在那里备战5个月、每天训练8小时后,这名上海青年实现了全国冠军的梦想。他的成功,证明了体育运动从兴趣爱好走上竞技赛场的可操作性,消弭了原本业余与职业之间的分界线。
上海颁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到未来五年里逾46%的市民经常参与体育运动,人人想健身会健身,享受“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没有塔基,何来塔尖?正是搭建了全民运动的平台,体育人才的选拔才有肥沃的土壤,体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可持续,才可以拥有少年强则国强的骄傲。
从全民全运到全民运动,强国体育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