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2025年 共享五宜 上海市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揭牌 阿拉一起畅想身边幸福圈
第14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1-10-18

2025年 共享五宜

自2014年10月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以来,上海持续开展了三个阶段的行动探索:

第一阶段点上探索社区微更新,2016年起,在一些老旧小区初步探索了社区小微空间“针灸式”改造方法,改善日常生活环境,唤醒市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自我意识。第二阶段系统实践四大行动计划,2016年至2019年,开展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等行动。第三阶段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2019年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镇),从“单一方式、单个项目”转变为“多系统、多方式、多项目”协同推进。

经过三个阶段实践,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行动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市场、市民各方主体职责清晰;“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取得显著成效,长宁新华路街道、普陀曹杨新村街道体现了示范效应,社区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品质得到提高,居民共建共治意识和社区凝聚力明显提升。

目前,市规划资源局正着手制定《关于全面持续推进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一是规划统筹,全面提升。充分发挥规划资源的空间统筹作用,以街道(镇)为单位,将各条线相关工作整合到一张蓝图中。

二是城乡覆盖,分类推进。推动全市城乡社区行动全覆盖,新建社区坚持高水平规划编制,全面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已建社区针对住宅老化陈旧、功能活力欠缺、公共服务不足、游憩空间缺乏等短板,结合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对症下药。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社区自身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塑造社区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社区发展差异,合理确定行动节奏和任务。

四是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充分激发居民和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探索建立广泛、深入的多方参与机制。

争取到2025年,中心城各街道(镇)基本达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目标;主城片区、新城建成一批基本达到“五宜”目标的示范性街道(镇);新市镇及乡村地区建成一批试点社区,探索形成一套体现乡村特征的行动机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