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粉红丝带”飘在地铁站上方 80件大师真迹光临申城 90后同乡出演婺剧版“陈望道”
第15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10-22
莫奈马蒂斯这次甘当“绿叶”

80件大师真迹光临申城

莫奈《戴着绒球帽子的儿子“让”的肖像》

马蒂斯《昂蒂布的景色》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博纳尔《勒卡内镇》

如果把看展比作出国旅游,过去“欧洲七天游十四国景点打卡”走马观花,点到为止,如今,挑剔的上海人更期待深度、个性化的体验。继连续两年莫奈作品多次光临申城后,这一回莫奈和马蒂斯又到访外滩,不过却甘当“绿叶”,衬托法国的绘画同道,让欧洲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地呈现于中国。

展示重要艺术流派

昨天,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精选了法国本伯格基金会的艺术收藏中非常重要的80件真迹佳作,集中展示了法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所有重要的艺术流派,诸如印象派、点彩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有克劳德·莫奈《埃特尔塔海滩上的船只》、莫里索《花园里的女人》、毕沙罗《伦敦德威学院》、保罗·西涅克《圣特罗佩的钟楼》、保罗·高更《年轻农民的头像》、马蒂斯的《昂蒂布的景色》、毕加索《皮埃罗和阿尔勒金》、拉乌尔·杜飞的《骑在马背上的哈利·凯斯勒伯爵一家》等。其中,还有在当时的艺术发展线索上非常重要,但是后来淡出公众视野,现在又重新崛起的艺术家皮埃尔·博纳尔的近30件作品。

展厅共分七个展区,起源还是从中国观众最津津乐道的“印象派和户外绘画时代”说起,印象派所主导的法国现代艺术,革命式地解放了绘画者的观念,成为了古典绘画学院派迈向当代艺术的桥梁。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光线的变化、色彩的变化,笔下的图像开始从临摹客体的“逼真”范式走向了自由的富有表现力的抽象图景。

博纳尔才是大主角

在相继崛起的纳比派、野兽派、皮埃尔·博纳尔、拉乌尔·杜飞和地中海景观等展区,观众可感受到现代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蕴藏的稳健和美感,又可以看到他们对色彩绝妙的处理以及一种超越寻常的精致,由点及面窥得充满矛盾和创新的崎岖艺术之路。

大名鼎鼎的莫奈、高更、毕沙罗、马蒂斯等在此次展览中特邀“露脸”,大展上的主角聚焦了普通观众有点陌生的皮埃尔·博纳尔。在绛红色的环形展厅,这一次博纳尔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在1889年创建了纳比派(即“先知”),这一画派自诩是高更的追随者,他们主张,只保留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并用符号取代形象,使用纯色和简化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到了20世纪初,博纳尔领衔的纳比派已经在年轻画家中名声鹊起,纳比派受到日本版画和中世纪艺术的启发,崇尚解放空间和色彩的美学革新,并试图打破艺术和应用美术之间的藩篱。领头人博纳尔对物体轮廓的全新探索,重新引入了透视和空间的概念,拓宽了空间视野,使得物体之间环绕着空气动感。

天协文化董事长谢定伟介绍,此次展览是莫奈大展的“续篇”,这批作品缩影了法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之路,让中国观众深度领略100多年前法国现代艺术的整体风貌,投射出当时文化风尚和艺术风格的裂变。

展览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天协文化联合主办,大师真迹来自法国本伯格基金会,展品均为首次在上海公开亮相。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