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文
人之有癖,始有趣,可与之交。明人袁中郎说过,张岱说过,清人张潮也说过。
余生虽晚,却亦有旧文人的收藏之癖,少小淘书集邮,偶得先贤信札,视若珍宝。稍大对文玩小件有了点意思。见了浑然天成、玲珑精致的物件,虽不能得,亦左右端详,凝视良久,在心中把玩一番。一旦入怀,便是惊喜,在静夜里反复抚摸,百看不厌。收藏之于我,如小巷的绰约清影,园林的别有洞天,书案的唐诗宋词,居室的清泉香茗。
而立之年,考入新民晚报,拜冯英老为师,蒙赠书,首获签名本。而后执编“读书乐”,计二十二春秋。每期刊头标新立异,请名家题写或篆刻,无意中竟获墨宝印章百余件。又遍访南北文化名宿,听先贤谈读书之妙法,编报之轶事,撰文之波澜,令吾惊羡之余,喜获题签,日积月累,得签名本三千六,民国大家之著述,亦百余册,欣欣然也。
上世纪90年代末,名家签名本受热捧,某藏家愿出20万元收购笔者所藏签名本1000册,笑而婉拒。
余自忖,所藏签名本,乃作者所赠,岂能换钱乎?且签名本皆有上款,弥足珍贵,如巴老赠言:“米舒同志,这也是一本说真话的书。”
惜岁月流逝,家中书海横溢,逾16800册。陋室为书所累,遂有捐赠之心。现代文学馆舒乙(老舍之子)与笔者联系,后上海图书馆亦有意收藏。正徘徊间,苏州老乡刘放兄来电:“苏州市分管文教的副市长朱永新邀你去苏州图书馆一游。”朱永新儒雅博学,苏州图书馆是一座园林式图书馆,在婆娑树影、灵石长廊中品味签名本之趣,岂不快哉!姑苏文脉厚重,生活考究,更何况藏书乎?一念至此,“曹正文收藏签名本捐赠陈列室”于2004年在苏州揭牌。
执编“读书乐”22年间,藏名家信札、手稿、书画、篆刻、藏书票数百件,邮票、工艺品上千件,蒙赵启正先生鼓励,捐赠给上海儿童博物馆,计1600余件。割爱前夕,心中便有了依依的不舍与眷恋,藏品虽非珍玩,得之却是不易。单说绚丽精致的工艺品,奔走在69个国家异乡客地的小巷集市,几经搜寻,有缘觅得,每一件蕴含着一段邂逅,一个惊喜,至今牵动笔者无限的沉湎与痴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风月无边,寻寻觅觅,六十年收藏成一书,睹物忆昔,宛然在目:笔墨间的峰峦林壑、小溪舟影、花姿鸟趣,金石中的熔秦铸汉、唐宋清气、明清雅韵,还有名人手札的沧桑沉浮、光明磊落、浩然正气,成为笔者碌碌平生不经意间收获的一份慰藉。
(本文为《风月无边品雅集——曹正文捐赠书画艺术品签名本图录》后记,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