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来吧!雄心勃勃的人 上海让人人在奋进中出彩
第3版:要闻 2021-11-26

来吧!雄心勃勃的人

吴健

在我的采访本里,杨家弄路一栋小楼是“特殊的存在”。20多年前,那是浦东高级人才开发公司的过渡房,从全国引进的硕士生、博士生或高级工程师演绎出“新七十二家房客”的精彩。安顿一对安徽“高知夫妇”的402室总是灯亮得最早,熄得最迟,因为妻子每天五点半要带孩子出门,挤公交车去学校上课,而丈夫正为工业软件升级挑灯夜战。这对放弃老家晋升机会、放弃两套住房来上海的高级人才说:“苦点累点不要紧,上海发展了,我们就有前途了。”

改革开放,上海领风气之先,很快进入人才经济时代,一个或数个科技人才,携科研成果,与政府政策资源和资本投入结合联姻,就能迸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生气勃勃的企业乃至后劲十足的产业,有如“人才经济链”,链的源头正是科技人才,中间环节有人才科技资源、政府政策资源、社会资本资源,而终端则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企业、市场。

是啊,上海的快速发展,总如磁石般吸引着海内外才俊纷至沓来。上海现有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人才总量达到675万。累计核发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超过31万张,占全国的1/4。历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中,上海也是人才流入的主要首选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上海就遍布鲜活的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人才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根本遵循,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推进以“授权松绑”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2015年“人才20条”到2016年“人才30条”,再到2018年上海市人才发展大会出台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为13个重点领域高峰人才提供“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服务,“以个性化突破解决个案性问题”。去年,上海又出台《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人才集聚度。

“(上海)有本事从‘大佬’抢人才!”这是多年前美国《商业周刊》记者罗伯茨的亲眼所见,世界医疗器械大亨盖丹特公司的资深华人主管张依(音)应聘上海的微创医疗器械企业,这一走带来“蝴蝶效应”,多名美国医企人才(不止是华人血统)相继落户上海。奇怪的是,他们在这里的待遇没有优势——无论住房还是年薪都比美国减半,可张依明确告诉罗伯茨,上海的事业机会更大,“你能担负更高的职责,有上下游产业链,更有‘技术应用场景’”,“这里的企业能超速发展,工资下降能很快弥补,这里适合雄心勃勃的人”。

这个时代,科技、政策、资本三大资源缺一不可,但背后的推手却是人才,换言之,三大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资本、政策资源要素跟着人才走。一位投资经理人告诉我:“我们不缺资金,缺好的项目,在哪儿?在人才手里。”致力于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上海,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引进战略和政策体系,特别是开放的环境、便利的服务,对各类人才吸引力大增。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生物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要让自己的实验室与上海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抗癌新药。而上海“不拘一格”的青年人才专项,对青年人才给予巨大支持,上海的落户政策更宽松了,人才关心的保障性租赁房供给力度更大了,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空间、众创空间更多了……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上海充分意识到人才流向的意义。全球化中,城市的特点是“集聚”——集中资源、知识、企业、机构、服务等要素,能提供对企业至关重要的集中优势,特别是——人才集中。对一家公司来说,地理区域及与之相关“生态系统”(大学、商学院、研究中心等)是否集聚人才,是选择落户的主要考虑。在这方面,城市软实力又起着突出的作用。一家投资上海的德国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头一个在意的是这里的人才供给和可用性。接下来,如果一座城市拥有优质的学校、良好的社会治安、友善开放的文化氛围、较少的污染等优势,那么更多人才将被吸引过来。企业要考虑的第三大因素,是全球化连通水平,就亚太范围而言,上海无疑一枝独秀,不仅位置居中,更有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让企业能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但我不妨再突出一点,上海更吸引人才的地方,是其“人民城市”性质,它追求的是人民的满意,城市不仅“由千千万万的人创造出来”,也要“在千千万万的人身上更好展现出来”。“让人才在上海引以为豪、来上海一见倾心、没来上海充满向往。”这个目标,并不遥远,也一定能实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