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冬日吉祥  (中国画) 谁是第一位访客? 兹山鱼谱 胖的喜怒哀乐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17版:夜光杯 2021-11-26

谁是第一位访客?

简平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七宝建了办公园区,旗下所属的各家出版社都搬了过去。告别总是伤感的,那些天,出版社的朋友们纷纷在原先的办公地拍下照片,还写上深情款款的文字,让我也生出许多的慨叹。绍兴路上,掩映在高大的梧桐树影后的洋房里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福州路上,染着周边一派书香味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延安西路上,高高的楼顶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籍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我都曾徜徉其中,得知都要搬迁的消息时,连我都很是不舍。这是一份真挚的情感,珍爱的情感。

我去得最多的出版社莫过于少年儿童出版社了。其实,很多年前,我们已经告别过一回了。我第一次去少儿社时,还没有那栋打开书籍的高楼,那里是一幢幢低矮的房子,尤其是门口的老洋房十分别致,木地板踏上去吱吱嘎嘎,但从走廊上看出去有花园,有假山,更有一大片草坪,郁郁葱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里随着延安路高架的建设拆除了,建起了十多层的高楼。那时的告别同样伤感,毕竟一个地方不仅仅只属地理,还是历史,还是记忆。如今,少儿社再次迁徙,搬到了位于七宝的号景路上。

世纪出版园是一组楼群,由ABCD四栋主楼组成,三十六家出版社都已在其中安置,少儿社的儿童文学中心在B楼的五层,《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选刊》《故事大王》三本著名的文学期刊和文学室合在一起办公。因为刚刚乔迁,又的确与市中心相距较远,因此,编辑们整理完东西并在办公桌前落座后,不无惆怅地说,不知道谁将是第一位到访的客人。我也在电话或微信里与他们一起竞猜:是作者还是读者?是熟识的老朋友还是陌生的新交?

那天,虽说已入秋,但依然热气腾腾。我和负责主题出版的一位女编辑约了去少儿社见面,商量做一套能陶冶孩子艺术情操的绘本。女编辑让我早一点去,一起吃个午餐,她说,搬来这里后,大家一致公认食堂里的饭菜相当可口,所以,每天熙熙攘攘,11点不到就开始排队了。由于我上午有事,所以没能去尝一尝传说中的美味。我是下午去的,儿童文学中心空间开阔,一下子我都见不到在每个隔断里默默工作的编辑。听到我的招呼声后,蓦然间,编辑们呼啦啦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们似乎都觉得有一种特别的新鲜感,不知是谁,先大笑起来,说这下不用猜了,你真的是第一个到来的访客,于是,我们全都笑了,期待的谜底就这么不经意间揭晓了。

我参观了一下新的办公室,朝南的一面光线敞亮,窗外有一条河流,河的两岸绿树成荫,而窗内也摆放了一排绿色植物,呈现着蓬勃旺盛的生机,我问编辑们这些植物是从哪里弄来的,他们神秘地说不告诉我。抬起目光,我看见墙上挂了一幅国画,粉色的梅花在枝头绽放。我还以为是哪位名家的画作,不成想,这是一位美术编辑的急就之作,那是1980年在《少年文艺》举行迎新茶话会时,见来了那么多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美术编辑灵机一动,画了这幅画,然后请他们在上面签名。我一一看过去:陈伯吹、茹志鹃、徐迟、杜宣、贺友直、韩伍、任溶溶、贺宜、包蕾、詹同、任大霖、李仁晓、张秋生……真是群星高照。这幅画随老洋房到“书籍楼”,现在又到了世纪园,让编辑们感受到一脉相承的亲近和绵长,同时也让一个尚且疏陌的所在蓬荜生辉。我想,有时我们会身不由己地告别旧地,但因为带着不会泯灭的记忆,去往新的地方时心底仍是有着根基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