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街道综合社区服务体“长桥清和荟”亮相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长桥菜市场重装新开了!咦,原来不只是菜场啊!”昨天,徐汇区长桥街道首个升级版“分布式”邻里汇向周边居民敞开大门,一层一层走上去,市民们发现惊喜连连:一楼买小菜,样样齐全;二楼吃食堂,享受长者照护;三楼有期待,户外露台正在建设。33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中,菜市场、社区食堂、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文娱场所、阅读教育等一应俱全,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居民们的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长桥菜市场升级
老百姓熟悉的摊位全都还在
原木色摊位配上简笔画招牌,防滑地砖考虑周到;明亮灯光下,新鲜蔬菜油亮可爱,鲜鱼活虾在水缸中游泳……昨天上午,长桥居民们发现,改造数月的长桥菜市场重新开业了,不但硬件环境大有改善,熟悉的摊位也全都回来了。
“长桥菜市场开了20年,周边居民都是老顾客。改建后,环境变新了,但经营户基本没变,小修小补的裁缝店、五金店,还有早餐店、文具店、家电维修店等都保留了。”长桥菜市场运营方、上海铭言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硕告诉记者,改造后的菜场还引入“一云多端”智慧系统,对市场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应用和管理,安排上了农药残留检测机,消费者可以自己用试纸检测蔬菜中的农残是否超标,打造更放心、更安心的菜市场。
一楼是升级版菜场,二楼是什么地方?好奇的居民走上去,发现这里大变样。“过去二楼是街道的综合助餐中心,没有堂吃只有配送,现在我们重新改造,打造成社区食堂。”长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璘介绍,长桥街道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6%,因此这次改造还将长者健身点、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康复辅助器具展示租赁、老年阅览活动室等功能嵌入其中,通过与一街之隔的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合作,打造复合功能的为老服务中心。
椒盐排条、鸡汁百叶包、番茄炒蛋、红烧猪手、清蒸鱼、乌鸡汤……炒菜档口品种丰富,蔬菜3元起、荤菜4元起,还有黄焖鸡、酸菜鱼、砂锅、面点等居民喜闻乐见的特色菜式,记者在现场看到,人均消费20元上下,就能品尝到三菜一汤的配置,而老人套餐更加优惠,可选12元或15元一份的套餐,65岁以上的老人再减2元。
吃好午饭再去歇一歇、动一动,隔壁就是社区养老新体验。长者健身点配置专业有氧锻炼、微循环促进、等速机等设备,还有专业康复师现场指导。爱静的老人则可以去阅览活动室看书看报,参加“名医进社区”、弄堂便民市集等各类活动。
家住长桥一村的赵阿姨说,原本想把房子卖掉,搬到子女身边,现在看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决定不搬了,安心在长桥度过晚年。“这里样样有,小菜场步行可达,不高兴烧饭了就上二楼,老邻居约好了一起锻炼身体,听听讲座,养老院也不用去了。”
华建一街坊改造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有烟火气
最近,徐汇区华泾镇华建居民区的老百姓也迎来了家门口的大变化。生鲜超市、社区食堂和邻里汇都在居民区亮相,下个楼就能买上菜、吃上饭的幸福,真真切切。
“过去买菜要走老远,最近的小菜场在隔壁的闵行区,很不方便。”华建居民区有大约2000户居民,周边2公里却少有规模化的商业配套,华泾镇下定决心改变现状,统一梳理“小散乱”的沿街店铺,聘请专业从事社区商业运营的邻里巷商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华建一街坊”商业街的整体规划及运营。
昨天晚上6时,“合缘饭堂”华泾镇社区长者食堂里的上座率达到八九成,周边居民点上三四个小菜,配上一瓶啤酒,就是一顿实惠晚餐。从早到晚,这里供应一日三餐,既有堂吃的顾客,也有带着保鲜盒打包走的老人。开业两个月不到,已经做到了午餐450单、晚餐200单的业绩。
隔壁的文居社则是社区里的文化客厅,引进樊登读书会,为居民送上文化大餐。再往里走,“邻里汇”里既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有文艺站、唱响厅、党群服务站等。正在举办的图片展上,还能一览华建居民区的旧貌新颜。
生鲜超市和点心店则很有烟火气。超市里的生鲜区占到40%的面积,蔬菜禽肉水产杂货样样有,老百姓再也不用跨区买菜。隔壁的伴升点心店是夫妻老婆店,经过邻里巷公司的辅导,从进货到出品更加规范,却也不失人情味。“这里的消费市场不大,连锁大店不愿意来,我们希望孵化一些规范的夫妻老婆店,为社区添便利。”
“目前华建居民区的这条商业街只改了一半,接下来我们要提升对面的商业业态,进一步规整形象。”邻里巷公司创始人蒋平说,从咖啡馆到面包店,再到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体育健身、理发美容、小修小补,乃至快递、洗衣等,这些业态都将集合成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带来创新型的社区商业。
“高大上”和“烟火气”是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可或缺的“两翼”,配套齐全、便利品质的成熟社区生活圈,更是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借助城市微更新,整合区域服务资源,家门口的“微基建”带来全新的“邻里汇”,不仅丰富了社区服务,加载了智能化管理,也给社区共治带来新思路。不止于规划建设,更重于空间治理,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全流程地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美好生活圈才能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