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琴安
三年幼儿园期满时,老师在我的评语中写道:“能把小皮球抛到空中,接住。”这证明我从小就喜欢玩球。升小学时,班里一半同学都是原幼儿园里的伙伴,放学后经常一起打球玩耍,乒乓球和篮球尤为出色,不仅在同年级四个班中夺冠,而且把比我们高一年级的大哥哥们也都扫平了,名噪一时。
到了中学,乒乓球玩得少了,篮球却越战越勇。那会儿,只有学校和成规模的工厂企业才有篮球场,但在我家附近,却有一个公共篮球场,每逢节假日,这里总会举行一些篮球比赛,有时甚至是上海空军等市级球队,精彩纷呈,观者如云。附近的小孩更是热心有加,早早到场,争睹为快,喝彩阵阵,大开眼界。而每当星期天,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陆续来到此地,自由结成对子,人少时打半场,人多时打全场,自然会有一些同伴前来观战助威,煞是热闹。
时间稍久,几个爱打球的互相也熟悉了,虽来自不同的学校,一旦见面,总很客气。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彼此的球路也相当熟悉,合作起来出神入化。渐而渐之,球场周边的小孩几乎都会打球,“三角”“老爷头”的球技尤高。有些不入眼的平庸者,在学校里居然也算实力队员。
有一阵子,我们这个从未有过正规训练的拉拉队,在队长“洋阿弟”的带领下,经常到其他中学或技校去比赛,几乎是每战必胜,从未输过。
一个周末的下午,“洋阿弟”带我们到一所上海重点中学去赛球,对方的篮球很有名气。我们抵达时,他们正在热身练球,一律穿着整齐的绿色球衫球裤,上标校名,都是高中生,其中一位我还有点面熟。而我们除了“洋阿弟”和“老爷头”是高中生,其余如我之辈,都是初中生,见之真有几分怯场。再看我们所穿,都是普通衣裤,零乱不整,甚至还有点邋里邋遢的样子,一看就是野路子,散兵游勇凑成的拉拉队。
一开始比赛,双方比分咬得很紧,有时我方还落后,到上半场结束,基本持平。这时我才发现,球场边已挤满了观众,不由得一惊,大家也都认真了起来,“洋阿弟”还拍了拍我的肩,握拳作加油状。下半场刚交手,气氛立马紧张起来。对方9号带球进攻时,我拦截,随后一个长线跑步上篮投中,赢得满场喝彩。
奇怪得很,自此之后,我方士气大振。最后,我们这个不起眼的拉拉队,居然击败了声名显赫的正规军,大获全胜。
数年后,我们拉拉队的球友们各自走上工作岗位,偶然相逢,都格外亲切,如多年老友一般。这种特殊的友谊,实在是人生极为难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