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
花谢花开,又是一年。经历了漫长的疫情考验,穿越过交织的人间悲喜,2022,每个人都值得对自己更好一点。
对自己好,不是头脑的游戏,而是心的功课——生而为人、管住自己的心,是我们能给予自己的最大善意、也是我们这期生命的必修学分。尤其是,在整个人类都因疫情而处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之中时。
过去的两年,太多的应激事件令人心痛、不忍回看;而望向未来,我们需要一双“通心慧眼”。
一位年轻美丽的妈妈,因为不敢望向未来而前来咨询。她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说:“每天一打开手机,不是病毒就是青少年抑郁的案例……再一想到儿子马上进入青春期,我简直觉得无处逃生,一点都不敢去想接下来的日子,甚至早上都不想睁开眼睛……”
我顺着她的话说:“虽然不想睁眼,但你还是做到了——能不能告诉我,你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呢?”
她愣了一下,想了想说:“是窗帘,灰色的窗帘。以前我挺喜欢它的,觉得很高雅,但现在心情不好,看它也不顺眼了……”
我点点头,说:“有的人会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颜色的窗帘。你有没有想过,趁着春天来临、换一个颜色呢?”
她叹了口气,说:“唉!就是因为心情不好,所以都懒得去换了。”
我说:“也有另一种可能:正是因为懒得去换,所以心情更不好了。”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真的吗?”
我拿过一盒彩笔,快速地在白纸上涂上不同的色块,然后,请她分别看着,告诉我她的感受。
她一个个看过去,看到薄荷绿的时候,面色亮了起来,身体也坐直了。“这个颜色好舒服。”她说。
“相信自己的眼睛,它通往你的心灵。”我微笑地望着她,轻轻解释:“情绪与色彩,是‘相克又相生’的关系。比如,情绪低落时,我们通常会下意识地选择灰黯的着装,而灰黯的着装又会反过来加重我们情绪的低落;假如换一套色彩明亮温暖的衣服,我们的情绪温度也会随之上升,然后慢慢产生进一步改善的力量、信心和行动力。”
年轻妈妈坐得更直了,频频点头说:“这个我可以做到,今天回去就换!其他呢?不会就这么简单吧?我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我说:“不需要太努力,但需要继续善用你的眼睛:比如,选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书,每看十分钟手机,就至少要看十分钟书,让纸质阅读代替电子刺激;再比如,把目光从过去和未来收回来,和孩子一起专注地看向当下:放学路上,有没有遇见有趣的事情?母子之间,有没有什么新的话题?关上的房门,是不是一种成长的宣告?日常的烦恼,是不是也包含着一些小确幸?焦虑担忧时,带着好奇去看孩子、看世界;烦闷浮躁时,带着呼吸去看看云、逛逛展,渐渐地,就能练就一双‘通心慧眼’,能够帮心灵摄入情绪的养分,而不是垃圾或毒药。有了这样的慧眼,就能看见更多美好;看见更多美好,心情才会更美好。”
“原来,我们只需要管住眼睛、而不是管住心?”年轻妈妈若有所思地问。
我故作狡黠地说:“‘心’太调皮、太抽象,‘眼睛’听话又具体,所以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眼睛是心灵的特派员,透过它,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亲近自然的感知力和人文艺术的审美力。一个常逛画展的人,面对斑驳的墙壁,也能像面对世界名画一样愉悦和沉浸;一个常野外徒步的人,面对艰苦环境,也能从杂草丛生中看到自然之美,然后从容自在、随遇而安。
也许你会发出同样的疑问:“就这么简单吗?”没错,大道至简,也许事情不一定马上好起来,但有了美,心就有了希望、生命就有了疗愈的可能。艺术家出身的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甚至用色彩与美拯救了整个国家——他2000年出任首都市长时,面对贫穷、贪污、犯罪、失业等一系列巨大难题,选择了先从粉刷破旧的房屋开始。当整座城市绽放出绚烂色彩,人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得到了重建,一切,因为美而开始了改变。
2022年,我愿与大家一起:多读好书;亲近自然;去博物馆;抬头看天,当我们能在云卷云舒中一眼看出美丽图案,也就渐渐能在纷杂世事与情绪骇浪里读见各种美好,然后,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好一点、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