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特大型城市,一旦发生城市灾难,将导致巨大的损失。瑞士再保险公司曾对全球最大的616座城市进行潜在性灾难分析,认为上海面临的自然灾难损失将位列世界前10位。”致公党上海市委在即将提交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提案中,建议推进上海灾难医学发展,建立系统完善、功能完备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
灾难医学专业队伍不足
据介绍,上海的灾难医学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开始建设,中国高校系统内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灾难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初步构建完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成立了首支国家级的“四全六化”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立了包括装备研发、教育普及、备灾保障在内的管理体系,灾难医学体系建设取得长足成绩。
但提案认为,上海的灾难医学规划建设和法制环境尚不完善;灾难医学学科还是作为急诊医学下的三级学科的分支,在招生、高层次培养、就业等方面短板凸显,学科发展受到制约;灾难医学的专业队伍不足。
成立国家级灾难医研院
■建设创新平台,逐步形成灾难医学科技和产业体系“发挥制度优势,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经验,在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基础上成立国家级灾难医学科技研究院,制定我国灾难医学科技的发展规划,建设国家灾难医学科技中心平台,统筹灾难医学与相关领域协同整体发展。”致公党上海市委提案建议,以重大灾难医学产品(新冠肺炎变异疫苗研发、医疗器械数字化装备等)为导向,在研发补助、国家收储、国有采购、财税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培育一批灾难医学业界龙头企业,助力在上海构建我国灾难医学产业体系。
■完善灾难医学的组织架构,建立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院前急救配套法规和城市应急救援综合性法规。聚焦非传统灾难的医学救援,总结新冠疫情下的预防、救治、康复各阶段、环节、流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标准、固化方案、完善体系、丰富理论,为全国的城市灾难医学发展提供上海智慧和方案。
■建立多方合作联动机制,分类推进灾难医学救援和应急工作加快完善城市灾难医学救援应急预案,明确并落实救援体系的指挥统一化、决策专家化、物资储备标准化、救援演练常态化四个目标。着力构建并完善灾难医学系统工程的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灾难医学工程保障系统、尽快建立院前急救分类服务体系和监管系统,以医学救援为中心,多方位、多部门的合作联动。
■对一线人才实施政策倾斜,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 立足现有公立医院功能转变,以现有大型综合性医院为载体,建设整建制、平战结合、一专多能的专业化队伍。